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2019-11-29 11:24孙静张怀珠毕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孙静 张怀珠 毕文

摘 要:当前,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科技飞跃、文化多元,都呼唤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力军和先行者。文章结合中期阶段研究成果,对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进行更为详尽的论述,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合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更为深度的分析,结合中期阶段研究成果,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课程资源、师资建设和学生实践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实践途径

国家兴旺和事业发展需要人,需要人才。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期,需要科技支撑,需要技能人才,需要数以万计的大国工匠。因此,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经济转型和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综合效益。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课程思政”的有力武器,大力培养爱国爱党、诚信敬业、开拓创新的大国工匠,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打造更多“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

一、“课程思政”的简要概述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它不是高等院校新增设的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新兴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单打一”做法,与其他课程教学相融入相渗透,在知识讲解、答疑解惑中启迪思想和滋养精神,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用。

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以系统化的思维,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科安排、教师配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把立德树人置于教学首位,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思想基础、突出价值导向,促进学生政治担当、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全面发展进步。

二、工匠精神的简要概述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中流砥柱。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产业结构不优、质量效率不高仍是现实问题。培养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是现实的召唤、是发展的前提、是时代的声音。

古代鲁班的雕木成凰、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现代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和生动展现。工匠精神历久弥新。今天,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精益求精、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蔚然成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共识。要让细致、精致、极致成为普世标准和共同追求,以扎实行动和非凡业绩,去追梦、逐梦、圆梦。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度融合

“工匠精神”培育,“课程思政”建设,根植于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理念,也是科技文化进步、改进教育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实现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路径

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和教育方式不同。中国的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道路,以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是立马克思主义之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与倡导“工匠精神”,如车之两轮和鸟之双翼,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促进科技文化进步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文化多元渗透,面临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把坚持中国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四个自信”融入教育全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和培养技能人才,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建设,潜心培育大国工匠,是当今科技文化进步的现实需求。

(三)改进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教育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存在教育观念落后、重智育轻德育、重学历轻技能等问题,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因此,要總结经验、汲取教训、转变思路、更新办法,全面适应新发展理念,努力培养国家需要、社会满意、民众认可的“四有”人才。

四、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

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要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用心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教学体检,以期达到良好的实践成果。

(一)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在制订培养方案、选定授课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强化管理考核等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培育工匠精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摆在重要位置,提到议事日程,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要明确所占权重,统筹考虑专业知识、政治能力和工匠精神提升的质量效果,不能偏废其一。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评选、验收中,应设置“工匠价值”考核类目,明确“德育能力”评价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通过任务的归属、内容的划分、标准的明晰,提高各个学科、各位教师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找准契合点和突破口,推动各个学科互学互鉴和协同发展,实现育人价值的同向同行。

(二)整合课程资源,坚持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理念里,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所有教师都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都要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所有学科都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休戚与共,都要发挥承载知识、启迪智慧的功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同学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不同专业都是价值多元、资源丰厚的。在尊重不同课程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要不断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深入挖掘本学科所包含的工匠精神,明确其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启发学生领会专业思想,关注专业思想中传播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兼顾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内涵品质的淬炼,传承华夏基因和优秀传统,发扬匠人精神和精品文化,以传统美德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以工匠精神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使学生既学习“技”,更掌握“道”。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育人本领

教师是立教之根本、兴教之源头。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学习教育,增强 “育德意识”,培养 “工匠气质”,只有一支德高、学深、身正的教师队伍,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成为视野开拓、品德优秀、情操高尚、学业精湛的优秀技能人才。要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个学科、各个专业、各个类型、各个年龄教师,在多学科背景、信息传递、经验分享、良性互动方面优势,组建跨学科、跨班级、跨类别的教学团队,从理论和实践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各自教学、管理经验体会,发表意见、沟通交流,探讨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作风建设上,如何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不同背景、不同年级教师们 “协同育人”,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念培养。要善于借力,聘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一线优秀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特聘教师,通过举办讲座、网络学习、课堂授课、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效果。

(四)注重学生实践,做好服务保障

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因此,教学质量如何,要看学生体验。 要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社会担当,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频、与国际同步,感受国家脉动、接收新鲜资讯、了解市场需求,通过游学、实习、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做到学思践悟、以知促行。此外,还要完善职业认证体系,注重产教研相结合,强化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培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培育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五、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不仅带来国力增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也带来了市场经济冲击和拜金主义侵袭,造成了见利忘义、粗制滥造、监管失范等现实问题,这些成为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羁绊。因此,高职院校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培養大国工匠,推动我国进入质量时代。

参考文献

[1] 梁瞿.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42-43.

[2] 潘天波.工匠文化的周边及其核心展开:一种分析框架[J].民族艺术,2017(01):26-33.

[3] 孙鉴.工匠精神: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向度[J].职教通讯,2018(20):8-12.

基金项目: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就业创业项目“高职大学生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策略”(2019SC-GNZY-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静(1978- ),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讲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张怀珠(1969-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职业教育;毕文(1980- ),女,东乡族,山东荣城人,讲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