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供需矛盾分析

2019-11-29 11:24梁军梁云飞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梁军 梁云飞

摘 要:文章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对供需矛盾入手,结合某中职院校的具体实例,结合经济学原理,分析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供求矛盾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供需矛盾;毕业生就业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在经济建设中起着积极作用。现阶段供需矛盾不断加深,中等职业教育走入了衰微的边缘。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对供需矛盾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现状及解决的办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的供需关系

教育系统的供给和需求与一般商品市场的不同在于存在两对供给和需求关系。其一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供求关系,主要是教育机会的供求;其二是社会需求与学校之间的供求关系,主要是教育产品,即人才的供求。在这两对供求关系中,学校都是供给方,需求方有所不同,但三者之间是互相连结的。社会对教育产品的需求影响会家庭和个人对教育机会的需求,二者同时影响学校的供给。在教育过程中,当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不一致时,会产生供需矛盾。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因此适用于以上的供需关系及矛盾。

二、教育机会的供求矛盾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教育资源相对于教育需求来讲十分短缺,呈供给制约型供求矛盾,但是这种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上。在职业教育的供求关系中,反而呈现一种需求制约型供求矛盾,即教育的需求小于教育供给所形成的不平衡。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更加偏爱高等教育这一竞争者,职业教育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影响职业教育生源

为了满足和解决学生和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近年来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一再降低,更多的学生可以进入普通高中,导致报考职业教育的人数一再减少。即使教育部不断发布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但这种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差距越来越大。不仅招生数量越来越少,生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流失率严重

分析职业教育需求不足,流失率高,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低下

技术工人社会地位、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虽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然较差,导致学生学习技术,从事相关职业的需求较低。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时间长,成本高,投入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的普遍水平又较差,能够有能力并坚持至成为高技能人才的人数量寥寥,给人以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前景不好的感觉。

2.社会观念轻视职业教育

家庭和学生家长期望孩子从事体面的工作,对孩子期望值高,不愿选择职业教育。家庭之间普遍存在攀比现象,职业教育似乎总比高等教育低人一等。社会舆论导向也更加看重高学历,对技能人才的尊重不足。并且技术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过程更为辛苦,不受人喜欢。

3.和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我国的职业教育定位较为低端,前景不明朗,令人堪忧。我国的职业教育理论和重视程度和教育发达国家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式还有很大改进和提高空间。像职业教育发展较为发达的韩国、德国、英国等地区,国家立法支持,政府对职业高中的财政拨款和奖励多于普通高中,教育部门与企业合作密切,且有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

4.区域教育经费投入差异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大区别在于,其教育质量的保证需要机器设备和实训场地加以辅助,职业技能获得与长年的锻炼密不可分。我国不同地区职业教育的教育收入和支出存在着较大数额的差异。落后地区院校的教育收入与教育支出经费不足,导致其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影响该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没有先进的设备支持,很难使受教育者的技能水平与实践接轨。

5.教师的待遇和评价体制存在问题

职业院校公立和国办的比例很高,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差。这一点经济越不发达的区域体现的越明显。此外,这些公立学校的老师还存在编制的问题。编制是有限的,而需要的教师资源是在逐渐扩大的。解决不了编制的聘任老师,职工福利和待遇上存在着很大差别,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教师职称的评定也存在各项考核与实际技术脱节的问题。

三、教育产品的供求矛盾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存在着以下问题,造成了教育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

(一)学生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人才流失率高

自主择业和选择学校课程体系外行业的毕业生在近年来越来越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使用所学知识在行业内正常发展立足,故而不得已选择了转业或失业待业,或是继续学习深造。

(二)学校不同专业培养人才差异显著,纯技能类专业培养水平不足

比如,商务类专业培养人才特点短平快,设备投入和实训实践投入少,技术理论变化程度小,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快。因此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小,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素质较为稳定,但难以实现更精深更高技术层面的发展提升。而纯技能专业则完全相反,设备投入要求大,实践实训消耗大,技术水平更新迭代快,技术水平的增长需要一个漫长积累熟练掌握的过程。因此此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难度大,毕业生的水平能力根据其努力程度和接受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而且学生体能消耗大,付出的辛苦更多,增加了人才培养的困难。所以无论是以何专业为特色的学校,几乎都设立了比例不同的商務类专业,现阶段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剩,接近饱和,而纯技能类专业学生培养数量和技术水平均低于社会需求。

(三)毕业生技术水平与职业资格不符

某些专业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即拿到了高级职业资格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专业素养和技术价值,不能满足企业对其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徒有光鲜亮丽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却没有全面锤炼应具备的技能,没有长时间工作的经验和感悟,就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在行业内立足发展,贡献应有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