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蓓 简妙如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以其学科内容的技能性以及择业范围的广泛性,受到学生与家长的青睐,属于高就业率与高薪酬的热门专业之一。近年来,经济新常态下商业模式的快速转变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各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机器换人”战略成为产业升级大时代的选择,也为传统会计的终结敲响了警钟。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会计专业的招生与就业红利已面临巨大威胁。
为顺应新经济形势对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应用性人才比重。新形势下,如何在发挥高校会计专业传统优势的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求,顺应我国教育体制产教融合的号召,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可以实现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在会计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从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文件中,可看出未来机器智能化产业将迅速发展,而我国会计行业也在业务处理中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国内会计电算化已经遍及各个企业,而人工智能会计的创新改革运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我国机器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会计领域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势不可挡,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分析和管理决策智能化,从而让会计行业向智能化迈进。
2016年3月,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宣布与人工智能企业KiraSystems联手,把人工智能引用到了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推出的财务智能机器人“小勤人”以代替人类阅读合同和文件,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财务人员一天的工作,从而将财务人员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除了会计处理的高效性,人工智能还可以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减少由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会计信息错误问题,在保证准确性、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人工智能的浪潮使机器人为会计人处理了繁琐耗时的工作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对技术含量低、简单重复的会计人员岗位发起了挑战。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先后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以更高的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对财会人员从事的传统簿记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德勤事务所推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勤人”,可以将原先由财会人员3960分钟的工作,缩减到45分钟内完成。在BBC 未来十大可能消失的职业中,会计以97.6%的人工智能替代率排名第三。美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14年曾调查未来20年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的岗位,会计岗位位列前三名。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报告表明,目前英国有35%的就业岗位很可能在2036年后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其中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就包括了会计。
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能改善企业效率,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例外事项的判断以及存在操作风险。人工智能是依靠提前设计好的运行程序来解决特定情形下的问题,基于人类输入的会计原理将企业内外部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合,在完成重复性与常规性的会计工作方面例如发票校验、催缴账单等业务上具有效率优势,但是缺乏人类所特有的主观能动的创造力,一旦在处理中遇到例外事项,就需要会计人员结合经验与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此外,人工智能也无法直接与企业经济决策相联系,更多地是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人工智能的本质仍是具有系统性的复杂机器,仍存在与一般电子设备同样的系统与操作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对会计教育最大的冲击在于人才需求出现了变化。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会计核算效率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局限,使企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从核算型转向为价值管理与价值创造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从专业技能型转为具备经济法、计算机、证券投资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由于人工智能只能解决财务会计信息链的低端需求,而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决策,基于企业战略对财务信息进行整合,才是会计信息链前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所需会计人才的胜任力培养方向(Zehetner et al.,2013;熊焰韧与苏文兵,2016)。
因此,对于仅具备手工填制凭证、记账、对账、结账这些基础会计核算技能会计人员的需求大大减少,而对于具有企业管理综合知识、具备创造力、决策能力以及高水平IT技术的会计人员将成为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势。
转变培养目标。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会计教育委员会在《会计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学校进行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具备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英国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有许多课程是跨学科的融合,把高等数学、统计学与会计知识与企业真实的业务结合在一起,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授课的始终。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会计学专业应当拓宽现有人才培养方向,侧重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并且将IT等技术融合到人才培养中,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施行跨学科融合教学。会计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能够运用会计的理论知识,并且还应当紧随科技发展的脚步,掌握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储备编程语言知识,运用计算机技能从而解决人工智能无法处理的例外事项,降低人工智能的系统风险。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计算机基础学习课程,选修编程语言,设置上机课程,如《大数据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云会计》、《企业业务与财务共享中心》等。将计算机专业与会计专业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等方式来实现会计知识与IT技术融合的教学培养方案。并且还可以组织科技前沿的讲座,有利于打开学生的视野,从而主动地掌握时代所需要的技术。
突出实践教学,通过产教融合实现财务会计培养目标向管理会计转型。现阶段,基本的会计核算职能已逐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未来会计人才的发展方向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基于企业战略对财务信息进行整合的管理型会计人才。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应用性人才比重,与人工智能背景下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培养一大批具有综合技能与创新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努力实现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
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在赛中学”。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科竞赛的方式实现产教融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现有的会计专业学科竞赛,大多由政府、高校与企业共同组织,竞赛以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现阶段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并主动学习相应的技能知识。通过学科竞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进入名企实习的概率,实现企业、高校与学生的共赢;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通过商业案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科应用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竞争性,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