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28 11:36洪小燕甘松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思维训练陶行知

洪小燕?甘松

【摘要】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积极启示作用。本文认为,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创造教育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核心在培养创新思维,关键在改进当前思维训练的方式,并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以期对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维训练;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创造教育,即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把创新学、发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有机综合起来,通过教育、教学等途径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提高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当前,创新教育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提升教师的创造教育能力,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一、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

(一)营造平等开放的氛围

“成为孩子的一员,认识孩子的力量”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者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他认为“中国的小孩,是在苦海中成长。我们应该把儿童苦海创造成一个儿童乐园”,号召“成人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里去,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这种“加入”“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是在倡导平等、民主的新师生观。教师要相信孩子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潜能,尊重孩子不同的内心世界,放心交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平台,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前提。营造平等开放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信心,对课堂产生兴趣,必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二)解放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创造力

认识到儿童具有创造力,并将儿童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解放出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重要内核。陶行知认为,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对中小学简单知识的灌输、模仿和说教等泯灭学生天生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进行反省和改进。对此,他明确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的“六大解放”主张。虽然“六大解放”是针对当时传统教育的弊端而提出,但对当前语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造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前提

根据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重大,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需要意识到,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而学生被迫处于绝对服从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建立师生和睦平等的关系,改变传统课堂教师绝对权威的状况,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境和基本前提。

(二)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解放创造性思维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讲,学生听,讲台为教师独有,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容器”,二者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陶行知先生对此做出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主张。受到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启发,针对当前教师课堂操控性强的现状,教师需要做如下两点思考:一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根本出发点。

(三)“小先生”式组合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20世纪20—30年代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教给别人。而“小先生制”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创新思维的训练不是教学生“创新”,教的是“如何创新”。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而提出的“一对一”教学设想,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向前发展。

三、创新思维与《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一)“一对一”组合,创新教学方式

“小先生制”实践的重要原则是陶行知先生“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念,“一对一”组合的教学设想正是来源于此。组合训练即分组竞赛学习模式,是通过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后进生,以组队的方式进行学习。“思维”在碰撞中才能擦出火花,组合训练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此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特点是“在教中学”,在优生帮助后进生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使优生巩固所学知识点,还可以改善后进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此模式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达到互教互学的效果。

(二)深度对话,创新教学内容

师、生、文本三者间的深度对话是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多、生成少,对问题的解决很少向深层次思维迈进等现状的有效手段。深度对话的前提是教师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进行深度对话的关键是将解读的成果设计成阶梯性的问题(有价值的追问);重点是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行“一对一”组合学习,是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对此,笔者对《皇帝的新装》进行了如下设计:(1)你们觉得这篇童话故事中哪种写作手法用得最好?并说明理由。设计理由:引导学生体会童话中极度夸张的手法,并明了此手法在这篇童话中的重要作用。(2)本篇童话中的夸张与李白古诗中的夸张有什么不同?设计理由:引导学生把握童话与古诗中夸张手法的不同,明白幻想和想象是童话的代表性特征,进而理解童话和现实的区别。(3)查找资料,自学《高僧传 卷二·晋长安鸠摩罗什》(节选片段《狂人之细布》),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同中求异。设计理由:《高僧传》是由南朝梁僧人慧皎撰写,同样以“骗”贯穿全文。这两篇类似的故事有怎样的异同点?共同之处又说明了什么呢?这种比较阅读的学习方式极易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从中获得新知。

(三)“头脑风暴”式探讨,创新评价形式

“头脑风暴”式教学评价是在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经过“一对一”组合学习之后,请学生上台汇报学习成果,对于意见相左的现象进行“头脑风暴”式探讨。就以上设计的三大问题而言,学生会对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因为这一问题的解答域大,思维角度广,容易产生不同的解读。针对不同的意见,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阵营”。讨论之后,依次上台汇报,后者则对前者的设想进行逐一质疑,让学生评价各自的答案,师生一起找到最具说服力的想法。

四、结语

在我国蓬勃发展的素质教育,重点是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必须遵循时代要求,着力提升自身的创造教育能力,抓紧创新思维这个核心,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着力改进思维训练方式,将学生的手和脑全力解放,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一个能够切实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雁斌.创新思维法[M].上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

附    注

合肥师范学院2019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名称:初中语文新闻单元的教学策略研究。编号:2019yjs051)。

作者简介:洪小燕,女,1996年生,安徽宣城人,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研究;甘松,1979年生,湖北公安人,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思维训练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让思维“轻舞飞扬”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