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游戏的“改”与“悟”
——以小班户外游戏“送器械回家”为例

2019-11-28 07:20蒋高燕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30期
关键词:器械彩虹小班

文/蒋高燕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幼儿园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户外游戏作为幼儿主要的游戏方式之一,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户外锻炼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对现有的环境资源进行分析与改善,让活动的开展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是幼儿园的根本任务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在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指引下,借助课程建设来推动自身观念的转变?如何在开发与改造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有效地将运动场转变为游戏场、学习场、体验场?基于以上考虑,我以小班户外活动“送器械回家”为例,做了一些尝试。

一、活动的源起:“这么多玩具我该搬到哪里去”——基于幼儿的兴趣与困惑

案例回放:“彩虹户外游戏”是我园这学期一直在进行的户外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小班孩子还没有接触之前,他们就特别好奇地问:“什么是彩虹户外游戏?是跟彩虹一样有7种颜色的游戏吗?”“彩虹户外游戏是在彩虹上玩的游戏吗?”“彩虹怎么玩游戏呢?我好期待呀。”基于小班孩子浓厚的兴趣,我们与大班年级组商量,开展了“大带小”的彩虹户外游戏。一天,户外游戏正常进行,还没等大四班的哥哥姐姐们来带领,我班的孩子就兴奋地冲了出去,与他们相互交流:“哥哥,你来带我,彩虹户外游戏是五颜六色的吗?”“姐姐,我想跟你一起去找彩虹。”孩子们自主结对来到了户外。“哇,原来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玩具呀,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孩子们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自主地玩起了操场上的每一个体育游戏。正当他们玩得意犹未尽的时候,锻炼的音乐响了起来。“这么多玩具堆在操场上,我要去收拾,该搬去哪儿呢?”张一小朋友第一个搬起了呼啦圈和交通锥,到处去找它们的“家”,看到张一去搬,其他孩子也抢着去搬,操场上一片混乱。

问题与分析:在玩彩虹户外游戏的时候为什么孩子们会出现抢玩具器械的情况呢?从小班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搬东西的兴趣颇高。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想把器械送回家。小班孩子的自我认同以外界评价为主要依据,他们认为先把器械送回家就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为了得到教师肯定的回应,他们抢着搬器械。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操场上本来就有锻炼的音乐,导致了现场更加混乱。

支持与推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小班孩子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还不会移情,在游戏中他们会认为“我先抢到的就是我搬的”。如此争抢不仅会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更不利于孩子良好社会品质的培养。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讨:(1)为什么会发生抢器械的事?(2)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以怎么解决?通过商议,孩子们一致认为:搬器械要规定好谁搬什么,这样就不会乱;器械要有自己的“家”,这样搬到哪里也就清楚了。有了孩子们的建议,我们开始着手准备搬器械的“提卡”,“提卡”记录了器械的种类,以及它的家在哪里。

二、活动的进程:“有了提卡能找到器械的家吗”——回归幼儿的问题与经验

案例回放:经过第一次的调整,“提卡”被投入了彩虹户外游戏中。到了游戏结束时送器械回家环节,孩子们纷纷来到我身边拿“提卡”。“这3张提卡我该怎么看呢?”睿睿拿着提卡有点不知所措。他又看了看,好像看懂了,走到东操场,对着“提卡”上的图片开始把呼啦圈、交通锥一股脑儿地搬走了,可不一会儿又回来了。“老师,呼啦圈、交通锥的家在哪里?在哪个体育器材室?”“仔细看提卡,提卡上都有。”我告诉睿睿。可是,睿睿听了我的话并没有马上把器械搬去对应的器材室,反而哭了。其他孩子有的在抢器械,有的依然找不到器械的家,在操场上迷路了……半个小时后,孩子们陆续回教室,有的很伤心,说自己的器械被别的孩子抢着收掉了,有的没找到器械的家,都没把器械送回家,哭着回教室了。

问题与分析:在这次活动中,为什么依然存在孩子相互争抢器械的情形?为什么有的孩子依然找不到器械的家?提卡丢哪儿了?带着这些的问题,我和孩子们进行了第二次商讨,我们总结出以下问题:(1)孩子们觉得提卡有3张,太多了不好拿,搬器械的时候老是漏掉。(2)提卡虽然用夹子按照前后顺序夹好了,但是孩子们拿到的时候都会把夹子拿下来看,所以顺序会颠倒,就找不到器械的家了。(3)每个孩子要搬的器械没标好数量和种类,所以孩子们在收的时候容易发生争抢。

支持与推进:从孩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提卡本来是教师提供给孩子的一个“有效支架”,让他们借助“支架”顺利自主地完成对游戏器械的整理工作,但是在上述案例中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于是基于小班孩子对数量感知的特征,我们开始着手对“提卡”进行调整:规定每个孩子搬的数量为1,由3张彩色小图组成,有箭头指向,将提卡变成了一幅幅小线索图。

三、活动的终点与起点:“我们有线索图啦”——拓宽幼儿的表达与创意

案例回放:又一次的户外彩虹游戏开始了,在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开始积极地“送器械回家”。“我们有线索图啦!”有了前面几次的搬送经验,孩子们在线索图的指引下,很快就把手里的器械安全地送回了家,送完的孩子又跑过来问我要线索图,看着孩子们忙而有序地送着手里对应的器械,我心里很开心。半个小时还没到,他们已经把满操场的器械都送回相应的体育器材室了。

分析与推进:通过线索图的指引,孩子们将器械的摆放位置内化为心理图示,进而清楚了自己需要去搬什么,搬多少,送去哪儿。通过活动不断地开展,最后他们都能摆脱对线索图的依赖,快速地将器械归位。可是,接下来还有将近15分钟的时间孩子们能做些什么呢?如何让孩子们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能有效地“玩”起来?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探索,一起思考新的创意。

四、活动的思考与感悟

(一)发现幼儿,从“找到幼儿的锁”到“打开活动的门”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户外游戏活动中,我们始终围绕幼儿的兴趣来开展。如小班幼儿对活动器械的收集很感兴趣,我们就通过创设真实、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在送器械的过程中尽情地释放。通过“送器械回家”,我们发现了孩子们其实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是非常细致和认真的,他们在一次次玩耍和探索中,游戏经验得到了提升。而教师借助倾听小班孩子简单的语言,观察他们的神情,更加了解了孩子。正是孩子这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也为后期活动的继续开展打开了新的大门,指明了道路。

(二)不断改进,从“解开幼儿的结”到“推开教师的窗”

在之前的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总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设计孩子的活动,当我们真正地将游戏权利还给孩子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孩子自身学习发展的力量。送器械回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的教育就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关注孩子全心投入的每件小事,追随他们探究的脚步,支持他们源源不断的奇思妙想,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将游戏的权利归还给孩子,解开了他们游戏中的结,让他们更加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地进行游戏。“幼儿是成人之师”,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发现与探索,又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为教师之后组织的活动推开了新的一扇窗。

猜你喜欢
器械彩虹小班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健身器械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