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红岩 张莉 芦美玉 井玉芳
【摘 要】目的:研究260例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选取2017年05月~2019年05月260例口腔修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以及牙列缺失的临床特点。结果:共260例口腔修复患者,牙列缺失4.62%,牙体缺损31.15%,牙列缺损64.23%,并且上颌牙缺损50.76%,下颌牙缺失49.23%。21~35周岁平均缺牙数为(1.42±0.03)颗;36~50周岁平均缺牙数为(4.32±1.15)颗;51~70周岁平均缺牙数为(7.05±2.45)颗,P<0.05。共260例口腔修复患者,其中男性51.92%,女性48.07%。上颌切牙5.77%,下颌切牙5.77%,上下颌切牙30/260;上颌第一恒磨牙为23.08%,下颌第一恒磨牙53.85%,其中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情况最严重。结论: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与年龄因素呈正比相关,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情况最严重。
【关键词】口腔修复;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分析要点;构架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2--02
作为口腔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对患者口腔美观以及口腔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1]。口腔修复是口腔科针对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症状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面部美观,有助于患者口腔功能恢复[2]。而要想选择更加高效科学的口腔修复方案,就必要对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进行分析。基于此,我院于2017年05月~2019年05月,对260例口腔修复患者的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7年05月~2019年05月260例口腔修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35例,女性125例,年龄21~70周岁,平均年龄(41.03±4.77),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5±0.12)年。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不同牙齿缺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年龄、性别等因素与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之间的关系。
1.4 数据分析 SPSS20.0软件处理。%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口腔修复患者的牙缺损情况分析
共260例口腔修复患者,牙列缺失12例,占比4.62%(12/260),牙体缺损81例,占比31.15%(81/260),牙列缺损167例,占比64.23%(167/260),并且上颌牙缺损共132例,占比50.76%(132/260),下颌牙缺失128例,占比49.23%(128/260)。
2.2 不同年龄段口腔修复患者牙缺损情况分析
根据不同年龄段对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21~35周岁患者有90例,平均缺牙数为(1.42±0.03)颗;36~50周岁患者有84例,平均缺牙数为(4.32±1.15)颗;51~70周岁患者有86例,平均缺牙数为(7.05±2.45)颗,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其缺牙数也相应增高,P<0.05。详见表3。
2.3 不同性别牙缺损情况分析比较 共260例口腔修复患者,其中男性135例,占比51.92%(135/260),女性125例,占比48.07%(125/260)。
2.4 所有口腔修复患者缺失牙位分布情况分析
上頜切牙15例,占比5.77%(15/260),下颌切牙15例,占比5.77%(15/260),上下颌切牙30例,占比11.54%(30/260);上颌第一恒磨牙为60例,占比23.08%(60/260),下颌第一恒磨牙为140例,占比53.85%(140/260),其中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情况最严重。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深化改革,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口腔诊疗技术的革新[3]。近几年在牙体损伤治疗的飞速发展背景下,为有效改善患者牙体缺损、缺失以及畸形等问题,对其解剖形态以及生理功能恢复,积极对患者的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有助于患者获得对症治疗,对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价值。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共260例口腔修复患者中,男性患者135例,女性患者125例,不同性别患者的牙缺损情况比较无差异,提示牙缺损不受患者性别影响。同时年龄21~35周岁的患者其牙缺失颗数,与36~50周岁患者以及 51~70周岁患者的缺牙颗数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以年龄段在51~70患者的缺牙数最高,提示口腔修复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缺牙数量。上下颌缺失牙分布比较无差异,提示口腔修复患者的牙缺损情况不受其上下颌牙影响,但是患者缺失牙位分布类型有着极大的差别,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情况最高,要高于其他位置。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与其性别因素无关,与年龄因素呈正比相关,下颌第一恒磨牙是口腔修复患者中最常见的牙齿缺损、缺失情况。
参考文献
周雷.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103.
闫霞.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5):25-26.
诸葛通人.研究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