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思想及其抽象价值的启示

2019-11-27 09:21郭阳丽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启示

【摘 要】 “中体西用”思想由洋务派提出,旨在向西方学习,是当时中国较先进的思想,并得到了洋务派积极的实践。虽然洋务运动破产了,但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体西用”思想的抽象价值对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成功的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可鉴范式。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启示

“中体西用”模式是中华大地近代转型社会中出现的,它主要对中西文化如何进行结合的问题进行了尝试,这个重大问题一直是中国人不断探索的问题,也一直是使中国人倍感困惑的问题。

一、理论渊源及其实践缩影

(一)理论渊源。“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提出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此指导思想实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写语。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学为“中学”,在近代进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西学”。它提议以维护清朝皇权统治的前提下,采用西方造船炮、筑铁路、架电线、开矿等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来挽救统治危机。[1]

(二)实践缩影。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时为洋务派的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建成了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福建船政局等近代中国第一批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亲身践行了中体西用之思想。这些企业对近代中国的早期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除此之外,在军事方面,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文化上,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等。

二、“中体西用”是当时先进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应该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考察,判断历史的功罪,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时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否提供高于他们的前辈和同辈人的新东西。

“中体西用”这个思想,可称为当时中国较先进的思想。虽“中体西用”意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但这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封建社会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封建统治者长期专制于中国,小农经济又如汪洋大海。而且在“重农抑末”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轻视商品流通,忽视工业生产,在简单再生产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资本主义在中国于16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微弱的萌芽,但它发展非常缓慢,占主导地位的仍为小农经济。一直到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小农经济才在东南沿海一带开始逐步解体。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不可能期求出现比“中体西用”更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中体西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它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造就了一批人才形成了新的观念,这是当时任何别的思想主张都不能与之相比的。[2]

三、抽象价值的启示和沿承

虽然“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没有达到使中国富强的目的,但其所奠定的近代化基础毕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也给以后的中国社会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3]

(一)渐变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一般而言,渐变符合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渐变的方式较温和,有助于防止大的社会动荡,如此也较易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突变则适用于社会的转变时期,其发生方式如果处理不当,容易使社会相关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受损,从而会发生反对和镇压活動,引起社会动荡。[4]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之下,但这种转型的变化是渐进、温和的,主要体现为我国的改革和深化改革的伟大举措,是在我国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现代化进程需要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结合。“中体西用”思想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倡导以中学为主,博采西方之长,补己之短,与我们本国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传统相契合。[5]我们先抛开“中体”中没落的因素,就其中西结合的认识和精神、对民族性的传承上无疑是十分值得我们继承的,“中体西用”思想的价值所在,正是体现在融合中西的过程中,化西学为中学,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学,又不丢失自己的文化风貌。

(三)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文化多元世界的需要。当今世界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人类发展的多种文明成果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多元化的文化。但是,在信息社会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仅主张多样性而不坚持主导性就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文化的主导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当今世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十分强大,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我们的思想认识领域无孔不入,极容易影响人们的思想活动。在此情况下,必须旗帜鲜明的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伟大旗帜,否则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四)经济建设需政治体制改革保驾护航。“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情况表明,如果中国的改革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是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进步的。邓小平说“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所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6]

【参考文献】

[1][3] 吴永.“中体西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再审视[J].南都学坛,2009,29(03):107-111.

[2] 赵盛印.“中体西用”辨析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17-19.

[4] 吴永.论“中体西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02):58-63.

[5] 石荣.“洋为中用”对“中体西用”的继承与发展[J].学理论,2018(05):72-73.

[6] 冯锋.衡孝庆.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60-63.

作者简介:郭阳丽(1992—),女,汉族,籍贯:山西晋城,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单位: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启示
“中体西用”概念的嬗变与发展:基于近三十年学术研究的思考
汉宋调和与“中体西用”论的生成——兼论曾国藩、张之洞的经学史定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高三复习的概念教学——以“中体西用”为例
浅论“中体西用”中的“实用理性”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