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岩清
据说,肉丸子可以追溯至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取羊肉十斤,猪肉十斤,切成肉丝;取生姜三升,完整的橘皮五张,藏瓜二升,葱白五升,与肉丝一同捣烂,和匀,制成丸状。另取五斤羊肉做成肉羹,下丸子烫煮即成。传说,隋炀帝南下时,有名厨献上“葵花斩肉”——将猪肉糜以调料拌好,做成葵花状浇汁而成。至唐代,此菜外形更加规整、圆润,被改名为“狮子头”。
狮子头做法讲究:肉要七分瘦,三分肥,细切粗斩,肉块大小如米粒。肉不能剁太細,肉质间需保持缝隙,以保证汁水丰盈。搅拌肉馅除了普通调味料,还要加马蹄碎和香菇粒丰富口感。这样做出来的狮子头配上碧绿的蔬菜,色彩鲜艳,红润油亮,口感软香细腻,真是人间绝品。此菜流传至民间后,大肉圆逐渐变小,成为我们今天吃的肉丸子。如今,大部分老百姓自家做的丸子并不复杂:将肥瘦适宜的猪肉剁成肉糜,加入鸡蛋、香油、香葱、生姜、五香粉、酱油、淀粉拌匀,团圆,下油锅炸熟,单独浇汁或烩菜即可食用。讲究一点的人家,会在肉丸子里包上鸡蛋做成虎眼丸子。
肉丸子是家宴餐桌上最讨喜的一道菜,下酒合适,拌饭也不错。丸子肉肥瘦兼有,用油炸过酥香诱人,浇上咸甜可口的酱汁,烩进去些解腻的大白菜、豆角、粉条,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口。肉丸子霸气,连盛具体量都大。我们家过春节炸丸子是要用盆装的。我家烩丸子的做法是:把高汤烧开,将炸好的丸子下到锅里,再加进一些蒜苗、炸土豆丝,烧开后加少许盐,便可盛进雪白的大搪瓷碗里。寒冷的冬日,这样翠绿金黄、热腾腾、香喷喷的一大碗上了桌,一家老小都爱吃。
肉丸子除了单吃,还可以涮火锅、做成丸子汤,或煮丸子面。用来下火锅的丸子,从形状上就不拘一格,选材上那就更是五花八门——长的、方的、圆的、扁的皆有;鱼肉的、猪肉的、鸡肉的、牛肉的都可以。涮火锅的肉丸个头儿通常不大,为的是快煮快熟,好入味儿。用丸子做汤的有胡辣汤、新疆丸子汤、冬瓜丸子汤、白萝卜丸子汤等。以丸子入汤,通常有肉、有菜,有的还会放些主食。这类内容丰富的汤水,可口又营养,很受孩子和老人的欢迎。丸子面是将各种丸子与面条一起盛上。试想一下,食客吃面,吃着吃着,翻出肉丸,堪称惊喜。吃完滑顺的面条,喷香的肉丸,再喝点汤,顿时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满身力量。
肉丸子本身也有不少变化。糯米肉丸子最适合刚长牙的娃娃吃。松软的肉丸子外层裹上糯米蒸熟,用油少,有肉、有主食,不仅能满足宝宝的成长需要,看上去也很讨喜。把肉丸子酿入去芯儿的大辣椒、苦瓜、豆腐、茄子、冬瓜、香菇中,或蒸、或烧、或炖,就变成了形式各异、荤素搭配的酿肉菜肴。这类菜大多数味道浓郁、口感软烂,很适合下饭。
各类大小丸子不仅能取悦味蕾,还能营养肠胃,谁能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