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天津市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采取临床科室整合、服务流程再造、信息化技术支撑等措施,推广预约就诊、定向分诊、诊前健康管理服务、诊间履约服务、诊后复诊预约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建立预约分诊区、健康之家区、健教候诊区、家医签约区和全科诊疗区,促进家医团队服务协作和医疗预防康复服务融合,提升服务便利性和居民就医获得感。
预约分诊区:居民预约就诊后抵达医院时,自助换取挂号凭证,按预约时间段有序就诊;导诊员根据挂号凭证提示的签约服务信息,引导签约居民进入全科诊疗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引导非签约居民在候诊区等候就诊。
健康之家区:引导签约居民进入健康小屋按顺序进行自助体检,生成自助查体报告,并形成电子查体数据。
健教候诊区:引导患者进入健康宣教区,采取口头宣教、滚动视频播放、发放健康宣传品等多种方式,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其他健康教育信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慢病自我管理意识。
家医签约区:借助候诊等候期间,家医团队中公卫人员主动联系慢病患者进行随访、体检等基本公卫服务;团队人员为签约居民进行签约、续约、问题解答、入户服务登记以及慢病用药长期处方提醒等家医助手工作。
全科诊疗区:根据病情需要为居民开出辅助检查、治疗或药品等项目并进行诊间扣费结算;利用家医签约慢病用药管理系统,完成“签约患者慢病年度用药计划”制定并实施,保障签约居民慢病用药;根据患者年龄、饮食、体质、生活习惯,对其进行膳食、运动、调整心态等健康指导,提供连续、主动的、个性化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借助家医工作室信息化设备,提请远程心电、影像专家会诊,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预计到2021年,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将完成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流程推行,打造天津基层标准化服务品牌,让政府重点关注的“一老一小”在基层能够享受到全科医疗、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国医堂“五个标准化”门诊服务,不断增强居民的就诊体验和就医满意度。
2019年,天津市气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天津小站稻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以智慧气象建设成果为依托,全面开展面向小站稻产业全过程的气象服务,确立了贯穿小站稻“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全链条的气象服务模式,保障小站稻安全高效生产,助力提升小站稻品牌效益。
天津市气象局开展小站稻线上农保精算,联合人保天津分公司开展小站稻保险产品研发,开展品质保险服务。同时,开展小站稻种植年景预测,利用农业气象年景分析模式研判下一年度小站稻生产季的气候适宜性,预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及农业气象年景,实现小站稻产前的“运筹帷幄”。
市气象局开展小站稻关键生育期精细化气象服务,研发了针对小站稻生育期的数值预报模型和病虫害预报模型,建立了小站稻各关键生育期气象灾害指标,滚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和病虫害致灾气象条件预警,降低小站稻生产灾害风险和管理成本。市气象局研发了水稻基质育秧气象服务技术,并配置物联网调控设备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目前已为天津水稻生产提供了5万亩本田的使用育苗。
市气象局开展小站稻气候品质评估,为小站稻开展气候品质信息溯源及品质评价,并为大米贴上专属二维码,提升了小站稻的品牌科技内涵及产品经济附加值。目前,天津市气象局已在宝坻区、宁河区和津南区建立了小站稻气候品质追溯技术服务试点,为小站稻生产基地提供全生育期的气候品质追溯服务,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日前,天津大学陈海霞教授的天然药物化学团队从我国传统美食“腊八蒜”中首次发现3种新型活性肽。这些活性肽具有显著抑菌性,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相关成果已作为国际科学期刊《食品功能》封面文章发表。
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革命。但随着临床广泛使用,很多国家都存在滥用、误用抗生素的问题。药物滥用使细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环境,各种“超级细菌”相继诞生,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是解决“细菌耐药性”这一全球医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活性肽被称为动植物体内的“化学信使”,可以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和行为等生命过程。陈海霞教授团队长期聚焦食品中各类功能成分对人体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此次,他们在中国传统食品“腊八蒜”中发现并鉴定出3种全新的活性肽,并对其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这些活性肽作用于细菌时,能够以“桶状孔道模型”和“地毯模型”的作用机制,在细菌细胞表面形成孔道,破坏细菌细胞膜,造成细胞内容物泄露,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
新型活性肽不仅抑菌活性较好,且具有低毒性、不易产生耐药菌的特点,有望成为适合人体的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開发、应用天然抗菌肽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学技术基金等多项基金的支持。
▲新闻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通 讯 员:焦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