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婷英
2019年福建省语文中考已落下帷幕,但对一线教师而言却是试题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如何研究试题,进而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对试卷相应的题目进行“说题”。
说题是执教者或受教育者在做题的基础上,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阐述试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知识的前后联系、解决的多种方案、解题策略及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由此延伸拓展的内容,进而总结出经验性的解题规律。也就是说,说题时,教师不仅要说清题目,还要说明怎样解答,为什么这样解答;该题与课程理念标准有什么联系;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起的作用,等等。
那么,怎样说题呢?笔者结合2019年福建省语文中考第三大题记叙文阅读《火车上的见闻》中的第14题进行解说。
一、原题再现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第三大题】
阅读《火车上的见闻》,完成15—18题。(22分)
14.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6分)
二、说试题背景
2019年福建省中考记叙文题目主要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关于初中生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以及福建省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而命制。即现代文阅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三、说试题点评及考点分析
第14题以“文意把握、主旨理解”为考查点,既考查了学生对“记叙文”这一文体的阅读要求与能力:解读和获取信息、理解和概括分析、描述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又重点考查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家国情怀”等问题。因此,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体现了考试的综合性这一方向。
四、试题研究,说解题思路
1.审题
第一步:阅读原题“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首先要分析“温暖”的深层含意,解题时要先理解“冬日的温暖”这个词的表层含意,再将词语放到全文的语境中理解其深层含意,即分析词句的语境意。接着,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用这个词句的原因。这样的词往往是描写性的词语,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还要思考该词是否包含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且考查的形式多样。
(1)重点词语含意理解变式题型
①阅读《永恒之树》,“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句子中加点词的含意是什么?(2018年莆田质检)
参考答案:“软弱”是缺乏力气、不坚强的意思。面对生命的衰老、逝去,母亲感到悲伤、无助,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依赖。
②阅读《奶奶是个哲学家》,“梆、梆、梆,几声闷响过后,六叔的手总算放了下来,而奶奶手上的拐杖,仍然对他的后背虎视眈眈”。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019年福建省名校联合模拟中考试卷)
参考答案:“虎视眈眈”是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掠夺。这里是贬词褒用,并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奶奶随时准备用拐杖教训六叔的情景,写出奶奶袒护六婶的深明大义。
③阅读《最大的事情》第3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切”指的是人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动物的活動: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
但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其设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析重点词语的含意及表达效果,分析重点词语的指代内容。
因此我们归纳出此类题答题技巧:基本原则是紧扣原文,结合具体的语境作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表层含意,即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语境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有时要求找出词语指代的内容。分析修辞义,即词语运用各种修辞后的含意。分析原因,即作者运用这个词语的原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包含的情感。
第二步:举事例。此题实际是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探究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划分结构、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题干中论述的能体现“温暖”的深层含意,且需从两个层面即两个不同的角度作答。根据题目要求,在理解“温暖”的深层含意后,通读全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进行归纳概括。此种题型是记叙文的常考题型,变化也很多。
(1)概括文章内容变式题型
①阅读《拴毛线绳的钥匙》,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5分)(2019年福建省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冲刺卷)
参考答案:①母亲天天闹着去停车点接我。②母亲不见后,大家在公路边找到了母亲。③母亲住到我这里,专注地玩找名字的游戏。④母亲因为想老屋,跑到了一户乡下人家里。⑤母亲总是拿着拴红色毛线绳子的钥匙,坐在老屋台阶上等我。
②阅读《多彩陶碗》,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的情感变化过程。(2016年杭州卷)
参考答案: 一见钟情;呵护备至,兴奋异常;意兴阑珊
③阅读《永恒之树》,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018年莆田质检)
参考答案:一个人的生命终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但亲情和爱是永恒的,就像那棵大树一样留存下去。
此种题型设问的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类: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某部分、某方面内容;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了哪些方面或场景;分析文段这样写的原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答题技巧是,首先概括内容,找出文中的“六要素”,根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组织答案。若是主要事件,还应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其次,结合中心句、中心段,归纳文章的主旨,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情感等。
2.组织答案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相应的答题技巧组织答案。
(1)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现人性的“温暖”。
事例:壮小伙帮“我”托行李,小夫妻为姐姐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为别人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帮女列车员提垃圾,“我”称赞女列车员。
(2)贴心周到的管理和服务,体现社会的“温暖”。
事例:进站口“前置”,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车次,志愿者耐心地提供问答服务,小夫妻耐心为顾客服务,女列车员不辞辛苦地打扫卫生,老车长叮嘱列车员要认真值夜班,列车员尽心尽责守护乘客。
3.本题答题技巧归纳
“温暖”的深层含意+事例
词语深层含意:分析语境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意。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即理解文章主旨。
事例归纳:人+事
五、说试题变式与拓展
研究第14题的题型特点及参考答案,我们会发现这道题其实是两种题型(重点词句的含意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的结合,对这种题进行变式拓展。
1.阅读《老家的缝纫店》中的“老家”二字有什么内涵?请简要分析。(2019年福建省名校联合模拟中考试卷)
参考答案:①“老家”让人想到家中母亲,营造了浓浓的家的温馨。②“老家”呈现的是老手世活,暗示着一些传统手工的传承不但承载着亲情,更需要传承和保护。
2.阅读《牡丹旁的寒枝》,吴昌硕历经苦难,感受世情,在中国画坛明媚绽放。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吴昌硕所写的对聯“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的理解。(2019年厦门质检)
参考答案:示例1:吴昌硕所写对联勾勒了吴昌硕一生的际遇和对人生的深切体悟。他来自民间,尝尽人世冷暖,但他认为这些世事风波、困苦磨砺成就了他,他作品里的劲挺自强之气,不是安逸富贵给他的,而是苦难与执着给他的。示例2:吴昌硕所写对联勾勒了吴昌硕一生的际遇和对人生的深切体悟。他来自民间,尝尽人世冷暖,但他认为这些世事风波、困苦磨砺成就了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保持清醒的认知,不忘尘土至情,始终记得自己的追求与使命。
六、说反思与感悟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说题就是要找出其“理”,顺其“理”,解题则易,反之则难。所以说题的目地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题意,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并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对语文教师而言,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说”语文,多研究中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不仅自己会“说”,还要指导学生“说”,要与学生一起“悟在课堂,成于说题”,浅说蕴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