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2019-11-27 03:15姜云东李俊涛刘金明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

姜云东 李俊涛 刘金明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顶级赛事,始终与产业紧密贴合,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动向,引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本着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赛教融合的原则,探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可从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与优化、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备赛场地与设备向非赛教学实践活动迁移、融入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协会社团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等方面展开。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3-0015-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对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1]。在当今职业教育领域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共同举办的一项面向国内职业教育院校的竞赛活动,是我国职教界的年度盛会。从赛事肇始至今,已走过了11年的历程,大赛逐渐发展成为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2][3][4]。

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自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2008年在天津举办以来,在多方参与和支持下,仅高职组范畴,至2018年就已经发展成为包含51个技术技能赛项,承办院校多达49所的大规模赛事,其竞赛体系、制度框架、组织架构等方面均日趋成熟[5]。

近几年来,大赛紧密围绕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道路的要求,不断更新竞赛理念,创新竞赛项目。在办赛主旨方面,2015年提出“着力提高质量、完善相关制度、强化队伍建设、推进资源转化”;2016年提出“注重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引入新兴产业技术和新型人才标准,推崇工匠精神”;2017年提出“提高质量、完善制度、阳光操作、创新发展”;2018年赛事同期的职教活动周以“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6][7]。可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始终与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保持紧密贴合,关注行业企业一线的发展动向,将产业需求和先进技术及人才标准引向教育教学,将大赛资源转化至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传播工匠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内涵与特征

每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均有微调,2018年高职组共有51个赛项,覆盖到15个专业大类,其中电子信息大类与装备制造大类的赛项数量最多,均为11项。这样的赛项分布与我国当今产业布局相契合,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赋能、走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等大国战略已经体现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之中。

大赛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延伸,业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聚焦的热点活动。多年来,大赛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征,保持着赛项设置和考查技术技能内容的先进性。赛项基于专业,对接产业,面向生产实际——以专业为背景,承载专业先进领域、技术技能水平和设施设备,在赛项设置与任务设计方面,按照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来制定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检验高职教育是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量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

三、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下,无论是备赛、参赛,还是赛后资源成果转化,都会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推动作用;赛项的考查内容、评分标准、备赛资源等,都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8][9],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赛教融合。笔者以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工作为切入点,对这些问题作以思考与探究。

(一)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蓝本和依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本科教育的不同在于其更具动态性,其内容不仅每隔一定年限要完成大的修订,还在每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微调。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是课程体系,大赛考查的技术技能内容应该融入课程体系,比如原有课程体系中未涉及的技术技能大块,可以考虑将其开设为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安排在适当的学期;原有课程体系已经包含,但讲授和实训的深度、广度还不够的技术技能点,可以考虑将其合理融入已有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提升。应通过大赛的样题、赛题等总结提炼学生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并将其融入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现代职业教育走的是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高职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0][11][12]。可将竞赛内容和形式对接工作情景,注重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和深化理论,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借此培养企业真实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以赛教结合的方式实现工学结合。

(二)促进课程建设与优化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虽然这是对我国本科教育提出的要求,但高职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任务责无旁贷。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历来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部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优质资源,目前更多地停留在使参赛学生获益的层面,而没有做到普惠全体学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题,备赛时的指导资料,竞赛设备附带的技术资源及模拟竞赛案例,都是围绕行业应用,在行指委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拟订编写的重要资源,应将其向常规教学资源转化,纳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环节,如程序设计案例、电子电路原理分析与设计案例、仪器设备操作手册与配置规范、系统集成综合实践案例等,均可以转化为相应课程的教学及实践项目。教师在对大赛资源重组的基础上,可撰写校本教材,录制微课程视频,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在經过多轮教学运行,相对成熟完善以后,可联合出版社、行指委等机构共同出版立体化教材,读者在阅读章节文字的同时,扫描页旁的二维码即可观看教学视频和下载相应资源。

大赛指导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主导者,不仅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锤炼了自身的行业技术水平,也在赛后的资源成果转化过程中锻造了执教能力。可以说,大赛既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又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13],而这一切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他们是最终的受益者,学生从大学里受益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

(三)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

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做大做强高职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教学资源库不应是一个库,而是多个库,如教案及演示文稿资源库、程序案例库、教学视频及影像资料库、软件工具库、原理图及操作手册资源库、综合实训项目库、试题试卷库等,院校可以建设统一的教学资源云平台,分专业、分门别类存储这些资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程序案例、使用的开发设计类软件工具及软件操作平台,涉及的原理图与设计图,用到的仪器设备操作手册与配置规范文档等,有些是常规教学环节不具备的,或者说即便具备,含金量也不够高的,那么这些高水准、富营养的资源就是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力补充。同时,教师依据大赛内容,进行资源转化而录制的课程视频等,又极大地丰富了资源库。

(四)备赛场地与设备向非赛教学实践活动迁移

大赛备赛场地与设备一般来讲是由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独享的,为了保证备赛不受干扰,院校会规划出一片闲人免进的区域以供专用。大赛的资源与成果不应成为小群体独享的果实,应力争做到效能的最大化,因此备赛场地和设备要向非赛教学实践活动迁移。这里的非赛教学实践活动,指的是第一课堂的常规教学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的校内协会社团课余科技类创新活动。有的大赛设备比较贵重,但在设备数量较充裕,能够满足备赛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迁移到常规教学的课堂上,普惠大众,资源共享,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价值。将大赛考查的技术技能点、评判标准引入教学实操环节,使更多学生提早感受到来自行业一线的要求和规范。

备赛场地与设备在晚自习时段和节假日时间向校内协会社团开放,这里的学生具有学习积极性高、自学能力强、基础素质好的特点,他们在这里自主学习,探讨切磋,设计制作科技类创新应用作品,既积累了大赛相关的技术技能,又拓展了个人的兴趣爱好。

(五)融入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下的高职教育,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备赛训练,都应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信类专业、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等的常规教学及对应赛项备赛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渗透“网络强国战略”的内容。

职业素质是一个职业人适应职业、完成职业工作内容所需要和所体现出来综合状态。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14]。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些赛项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方面的要求,并且量化为一定的分值纳入比赛总成绩评定,这里面传递的安全操作理念,对应的就是产业中的安全生产意识;一些赛项有操作精度、准确度方面的要求,这里面传递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还有的赛项有操作速度方面的要求,这里面传递着“熟能生巧、百炼成钢”的理念,只有勤学苦练,反复操练才能神乎其技,出神入化。这些意识、理念、精神,构成了职业人的软实力,在强调人才全面综合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软实力与专业技术能力一样,也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将大赛蕴含和展现的人才职业素质引入到常规教学的实践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有裨益。

(六)协会社团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每个专业群都下辖着若干个协会社团,这是学生自愿加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类创新应用活动的组织。它使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激发灵感,实现技术梦想;它的主要作用是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

协会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目的性强,特别是主动学习意识、信息检索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都要高于其他学生。在鼓励探索创新的氛围下,他们依托社团内的小型比赛,相互切磋;也通过共同完成创新作品,通力合作;是竞争对手,但不是敌对关系;既合作共赢,又各有主见——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获得提升,也培育了“协作中有竞争”的新型人才关系。

在协会内部,学生以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教师则起到方向性把控和宏观指导的辅助作用,不再是人才培养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师生之间形成了类似于同事的关系,平等交流,亦师亦友,这种氛围比较有利于学生自主规划设计自身的学习成长过程。协会中技术突出和有一定领导力的学生,还要担负起为其他成员讲解技术难点及带领新成员共同进步的任务,这种以老带新、接续传承的类似于“导生制”模式,既锻炼了“导生”们的才干,也使被导者们易于接受。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随访,了解到从协会社团走出的学生,特别是参加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或就职于国内知名大型IT企业,或成为中小IT企业的骨干,或以优异成绩升入本科。可见,协会社团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成长,培育了优质高职毕业生。

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赛作为产业变革的风向标,引领高职院校紧跟趋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教学实践内容,使学生获益。大赛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比拼技术实力、展现优秀素质的平台,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动,成为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谢俐.奋力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25-28.

[2]芮志彬,梁群.回顧与展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102-107.

[3]榮国丞,董衍美.新时代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跃升、新特点、新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8(21):36-39.

[4]贾桂玲.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5-74.

[5]吕景泉,吴淑媛,等.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走向新高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6):99-105.

[6]刘红,涂三广.改革开放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5-16.

[7]吕景泉,米靖,等.倾心聚力共享职教成果活动竞秀彰显职教魅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108-117.

[8]李薪如,王松岩.大赛资源转化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73-79.

[9]李俊鹏.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效促进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80-183.

[10]吕景泉,汤晓华,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与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4(9):54-56.

[11]吕景泉,汤晓华,等.“大赛—职教改革试验区—人才培养”互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20-24.

[12]刘永新,杜学森.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4(21):43-44.

[13]刘东菊,孟志咸.技能大赛引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7(17):10-15.

[14]刘东菊.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6(25):65-69.

Abstract  As the top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Skills Competition has always been closely linked with industry, paid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le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ompetition Promoting construction, Competition Promoting Reform and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vocational skill contes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fically from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scheme and training mode, promot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bank, transferring the preparation venues and equipment to non-competition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s well as committee and societies.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vocational skill conte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Author  Jiang Yundong, Deputy Director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li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00); Li Junt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ili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u Jinming, Jili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
提升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浅析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