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分析与思考

2019-11-27 01:41潘从青
学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分析与思考中职数学工匠精神

摘 要: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也非常基础的学科。“工匠精神”是中职教育及学生发展所必要的一种精神理念。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工匠精神”培养,为未来走进社会打下良好的根基。对此,教师可针对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数学教学进行探讨,从而得到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工匠精神;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02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14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也非常基础的学科,学科中充满了抽象化的概念和复杂的运算公式。陈景润曾将数学比喻为“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在我看来,数学虽然有它独到的艺术魅力,但更多的是繁琐的数字计算和图形曲线。这些数学知识要熟练掌握本身并非一件易事,学生需要具备对该学科的敬畏之心,做到心存崇敬,将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克服学习难题的过程中。这种对自身所学心怀“崇拜”的感情就是“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涵义及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努力追求更好的个人精神,它源自于匠人对自己作品的追求,在匠人眼中,自己的作品具有灵魂,具有生机,因此对待创作,匠人都会保持崇拜之心,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得到质的飞跃。

在学习当中,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加强学业任务攻克过程,就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就要借助工匠精神作为指引,形成自我激励,不断促进自己寻找奋斗方向,不断前进,这样,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成长,让自己的思维、精神和学业都得到提高。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工匠精神”是一种意识取向和行为取向的共融体,是对自己的创作或者成果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传承性的,也就是说,“工匠精神”并不能单依靠学生自己来孕育,其中还要加上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起努力。因此我将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载体,就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

(一)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难点

我们知道,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三观、认知,本身是处于一个不断塑形的状态,在这个阶段中,他們会从自己所处的环境去吸收、补充他人的价值观、行为来完善自己的是非观和精神理念。教师作为教育直接执行者,是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的最多,也是影响最直接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教学中的各种举止,都会直接对学生的个人观念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足够的职业感,无法做到对教学事业的热爱,那么学生也会有样学样,对自己的学业放任自流。“工匠精神”的培养将沦为空谈[1]。

(二)教师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身份和角色

新课改后明确了课堂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角色和身份问题,即课堂中的主体与客体。教师作为教学课堂上的客体,在学生的个人精神育成中本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层关系,教师本身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用学生成长道路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健康且积极的成长。

1.职业感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在具体推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这一大方向之前,教师自己要先做到敬业,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个人私念,真正对自己的学生投入足够的关心和关爱。如现下一些中职教师的态度,感觉中职生的学习基础不好,于是对学习要求放得很松,因为用偏见的眼光看待中职生,认为其不学无术,所以授课过程分外敷衍,这种教学态度就很不利于学生的个人观念育成。教师要关爱所教的每个学生,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并细致化的进行课程导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如此才能让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展现出足够的诚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从教师的个人教学态度中耳濡目染,接受熏陶,从而孕育出合格的“工匠精神”[2]。

2.合适的环境营造。单纯依靠教师的个人行为感染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因为课时有限,二是教师本身不具备太多的影响能力。因此在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作为学生影响范本之外,还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在一些如黑板、墙壁等布景区域上布置宣传标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责任培育,促成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认识到对自己学习负责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用一些存在于历史中的数学名人来对学生进行学科宣传,培养学生的学科崇拜,如华罗庚、高斯、陈景润等,让学生通过观摩前代数学家的事迹来学习和感悟其精神,在数学名人身上领悟“不忘初心,刻苦坚持”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在氛围熏陶下产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以良好的态度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3.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及提升。中职生自身在理科上存在天然的弱项,数学基础并不佳,在做数学题时往往只求解题,不会深思,存在严重的刻板行为。因此,教师要借助批改、讲评和个别指导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解题思维,如利用教室内的空位张贴和表彰部分学生的规范解题的范本,发挥榜样作用。在学生顺利解答出题目后提醒其反复验证答案的重要性,使学生习惯性的进行检查,加强学生精益求精的心理,从而促成学生“工匠精神”的育成,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王爱平.刍议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8(4):58.

[2]陈海军.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40.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潘从青(1972.8—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职数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猜你喜欢
分析与思考中职数学工匠精神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微课资源在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英语课外学习中应用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