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彩
(贵州省织金县后寨苗族乡中学 贵州 织金 552100)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需要,但由于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更注重直觉,缺乏更多的理性思考,一旦受挫,容易信心动摇,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满足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情感需要。首先培养这个年龄段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如“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烟草浸出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标本制作”、“叶脉标本绘画制作”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学生的作品结果充分肯定和褒扬。既增长了学生的一手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在生物课外活动中找到自信和满足,也补偿了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
其次,传输科学事实,满足学生此阶段的成长需要。初中生物有很多章节,贴合青春期中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自己的身体、饮食、健康和环保。对这部分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教材的材料知识点上,要多联系学生实际,材料选取和讲解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比如讲解“眼球结构和功能”一节,教材中详细说明了眼球结构,视觉形成与近视形成原理。但是对于角膜的功能与角膜移植的内容没有讲解。如果能够配合隐形眼镜的佩戴,准分子技术治疗近视等问题讲解,说明角膜的作用,再加上合理用眼的具体方法讨论。像这样不拘泥教材内容的传授,学生的爱眼情感和学习兴趣就能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兴趣自然随之而来。
教学过程就好像是一台演出,学生是演员,教师是戏剧的导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演唱,并做好自身导演或者引导员的角色。教师要知道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育途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并重视启发式引导,实现民主教学,反对满堂灌输。教师要重视课堂的讲解,并实现课堂讲解的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醒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不能重视学习而忘记思考,不能重视表演而忽略点拨。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成效,提高自身对教材的把握,提升认识水平,讲解时要深入浅出,重视实现对教材和教案这些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信息的能力,并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鼓励课堂发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思考方向,全面发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重视教师的讲解水平的提升,并教育学生适时、适当地启发,重视提高学生的思考价值。
课堂教学的舞台是属于学生们的,这一点初中的生物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才会有显著的提高,如果还是按照以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述的模式进行的话,在学生的群体之中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即学习好的和喜爱这门学科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好,而且课堂参与的程度和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奥,反之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离这门学科越来越远,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课堂教学局面。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首先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感受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进而对这么学科产生全面的兴趣。
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也要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地位来进行自主的交流的话,那么这样的交流必然变成一种敷衍,完全失去了生生课堂交流的意义。另外在一定程度的教师引导下的生生交流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对于问题的出现和关注会更深刻一些,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也会更充足一些。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首先,是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都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如果囫囵吞枣地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将其分解,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内部,发现其本质。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而进行逐个研究的过程就是分析。在头脑中把生命体的各部分,把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综合。比较,是把生物各部分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种生物体或各种生命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找出各部分构造之间,功能与构造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抛开次要的、非本质属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联系。并且,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必然联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和判断,达到对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维活动中都是共同参与,紧密结合。分析、比较、综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础,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