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小学 江苏 高邮 225600)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正常发挥。那么小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学数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学生的听讲、记忆、练习等,而更应该让他们真正地“做数学”。“做数学”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实践、思考和探索是学生理解数学的最佳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是单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多的是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师生之间是比较稳定的“授与受的关系”。当然,通过“反馈”的方式,师生之间也有一些双向交流,但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教师更好地讲授和学生更好地接受。
通过学习与实践,许多教师有了新的认识,知道自己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热情,使每一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这样教学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例如:在“整数加减整数”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本班的实际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探讨“40+30”你是怎样想出得数?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学效果很好。课后我很有感触地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没想到能发挥他们这么多的潜力。”
课堂教学实施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催化剂。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把开放性原则作为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的突破口,从学生基础、教学内容去考虑课堂教学创新因素,让学生的嘴巴、眼睛、头脑、双手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发展。
作为教师不但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探求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角色的观念,废除传统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必须要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真正的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比如:让学生走出教室。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来理解和认识所学的知识,比如学习“步测和目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抽象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这一点。比如教师在教学加减法的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学校的小型植物园,或者是校外,让学生把所看到的花草树木,编成加减法得应用题。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有思考的着点。适当的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尽管他们发现的是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和规律,但是他们的发现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上的,不仅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而且在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探索中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这就是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组成数学素养最为重要一部分。数学是一个应用关系,探索关系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关系意识是培养整体意识、转换意识、探索意识、应用意识的前提,从而具备良好的创造意识.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数学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双基、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就要学生不但要学会学习,不但要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在学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向学生提供讨论、探索、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就不应该是“授予”而应该是“引导”,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数学学习不应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而应包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只有通过这样,对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是有很大帮助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学数学是“儿童自己的数学”,而不是成人的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小学生学习数学都是为了了解他们身边的世界的。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仅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人的一般发展。
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教法就会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二地运用某一教法,也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