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导学法进行探析,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长期的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运用问题式授课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加主动和专注。学生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听课模式,变被动掌握“静态”的数学知识为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及数学模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自主思考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题目的分析与理解。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格。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整合,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思维过程是解题核心,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才能不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可以让同学们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逐渐过渡到新的知识体系中。在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要融会贯通,多方面设计问题。同学们要学会利用数学公式来解决难题。比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可以利用公式解题。
例1设f(x)=xlnx+ax2,a为常数。若曲线y=f(x)在x=1处的切线过点A(0,-2),求实数a的值。
分析:同学们联想到函数求导与斜率表达的相关概念,继而引出求导公式,这样能够借助公式对题目所求未知数进行求解。
解:由求导公式知f(x)=xlnx+ax2的导数为f′(x)=lnx+1+2ax,在x=1处的切线斜率为k=1+2a,切点为(1,a),在x=1处的切线过点A(0,-2),则k=1+2a=a+2,解得a=1。
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归纳总结学过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来提出问题,并且保证问题导学法遵循以下三条原则。第一,及时性,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进行适当的考核与纠正。第二,准确性,问题引导必须是真实和准确的,能够反映学生真实情况。第三,激励,适当的激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数列时,可以通过解题来归纳总结数列的性质。
例2已知正项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是1与an的等差中项。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当n=1时,a1=1。当n≥2时,4Sn-1=(an-1+1)2,又4Sn=(an+1)2,两式相减得(an+an-1)(an-an-1-2)=0。因为an>0,所以an-an-1=2,所以数列{an}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an=2n-1。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创新思想的反映,这使得新课程的运用过程从口号发展到实践。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出足够创新的问题。实践表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和推广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新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