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洁雯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纷纷涌现而出,而音乐就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拥有着九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至此,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巧妙的结合音乐的历史特点,将一些古典诗词歌曲引入进来,使教学内涵得到丰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古典诗词歌曲的融入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著作《诗经》中就蕴含着诗歌这一文化形式,其在形式上属于四言诗,以两个汉字、音节为一拍,比如,“喓喓/虫草、趯趯/阜螽”等,具有着朗朗上口、均匀整齐的音韵美。另外,在《诗经》中,还有部分以六字为一句的篇章,这是六言诗的启蒙,其的节奏也是将两个汉字作为一拍。而在汉朝之后,七言诗、五言诗就变成了主流,其与六言诗、四言诗有着一定的不同,总是有一个单音节,以此增强了诗歌韵律的变化性,使回环美得以增强。除此之外,为了使诗歌在读起来时更加和谐、流畅,古人在作诗时也要讲究押韵、对仗工整,如大家熟悉的《静夜思》,其中的“乡”“霜”“光”就都发“ang”的音,使得整首诗在读起来更加的悦耳、流畅,这样的文学之美和音乐之美是非常接近的。
针对于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说,节奏感与其是不可分割的,这一节奏感是生物的一种生理基础,比如很多小动物在听到节奏感极强的音乐时,也会随着节奏慢慢摆动,而人对节奏感的敏感程度要远远超出动物。至此,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入古典诗词时,就可以着重地为学生讲解一些诗词韵律、节奏方面的知识等,并交给学生朗诵诗歌的方法,对其的乐感起到一个培养的作用,以在拉近学生与文化间距离的同时,也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内涵。
在我国很多的古典诗词中,都有着“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很多诗词不仅具有着声韵美、也有着空灵美、或雄壮、或苍茫等,意境非常的独特。而无论是在音乐,还是古典诗词中,要想让人感悟、体会到这种意境美,是非常不容易的,很难用语言上的表述来传递这一境界、意蕴,这是美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至此,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应让学生在朗读、阅读诗词的同时,也感受到诗词中的景色之美、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等,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也能帮助其深刻地体会到诗词内涵,可谓是一举数得。
例如,在古代诗人王维的笔下,《使至塞上》这一诗词中,就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漫漫黄沙、目力所及皆是大漠、遥远天际如一柱孤烟般升腾,而诗人则踏上高耸沙丘、看到落日余晖尽情的洒在河流上的景象,将异域景象尽收眼底的意境。至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这一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些意境相类似的音乐,促使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将所听到的内容画出来,譬如落日、长河、孤烟、大漠的景象等,从而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在诗情画意当中,以运用有趣、生动的教育方法,来激发起其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活动得以持续、顺利地开展下去。
另外,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体会诗词中的意境,教师也可以更新自身的教学技术,将多媒体设备应用进来,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多项感官,使其的学习体验大大增强。比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准备中,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画作的照片、图片等,并配有主题相同的诗词,制作成一个精美、精致的PPT,便于在后续教学中的应用;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播放出来,一边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一边将诗词、图片投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内涵、品味诗词意境等,使学生实现看、唱、听的结合,使课堂的实效性、吸引力大大增强。
首先,挖掘表演因素。在很多诗词中都富有着较强的童趣化,如《咏鹅》《村居》《池上》等。在这些诗词中,场景、人物、事件都表述的非常充分、生动、具有着较强的画面感。至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这些诗词,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唱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到诗词的美感、意境,使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下去。
其次,挖掘表演元素。在我国古代中,也有古典戏曲这一形式,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取之不竭的元素。至此,教师也可以挖掘这些表演元素,来促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窦娥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来,使其深受戏曲熏陶,使教学效果得以真正地强化。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古典诗词歌曲巧妙地融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将学科价值全方位地突显出来,也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其的身心成长、健康发展助力。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掌握正确的融入路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总体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