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

2019-11-27 10:01:49洪银春
小学生 2019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流

⦿洪银春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九成的学术文章都是用英语发表的。学生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未来公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习得必要的语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策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得体地交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内容,如季节、节日、风俗等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借助于图片、视频对西方文化产生直观的体验。

一、拓展教学内容,提升认知水平

教师要在选择、加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拓展,要选择能促进学生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培养的材料,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语言的输入量,可以用英文绘本读物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他们自然会掌握更多的词汇与语法。学生在阅读中还能感受到丰富的文化信息,从原汁原叶的语言材料中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活动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英语世界,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促进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学习,让他们学会在具体的场景中表达自己。教师要广泛地选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熟悉的话题,要有一定的人文气息。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水平、学习态度,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选择与学生生活圈相近的话题。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造成他们的学习困难,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焦虑,学会与人相处,树立学习自信,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选择的材料要真实,要触动学生的真实世界,能引发学生的真实反应。学生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接触英语的机会,让他们听英文广播、看英文节目,读英文的阅读材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接触的多了,自然会掌握词汇和语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天气、节日、饮食、礼仪等,挖掘文化内涵。

二、促进语言表达,强化情感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前因后果,借助who、when、where、what、why等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能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教师要通过分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如将中国的中秋节与西方的万圣节进行对比两个节日的时间、活动以及在节日期间所吃的主要食物。

教师要善于让学,以感官的接触为媒介,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我,在感受中促进理解。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游戏、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以及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体验活动,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任务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融入英语学习的殿堂。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资源不同,教师要为他们提供真实的情景,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碰撞思维,开展跨文化的交际。如在译林版五下“Unit3 《Asking the way》”一课教学中,教者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建筑的模型,让一名学生用“How do I get to the…?”的句式问路,一名学生用“Go along this road/street.Turn left/right…”指路。

三、参与角色体验,调适学习行为

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去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能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不同的角色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小学英语教材重视英美文化的讲解,对世界共同认同的行为规范缺乏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行为规范,挖掘文化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如在译林版五下“Unit8《Birthdays》”一课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People in the west usually open their presents as soon as they receive them.

四、构建文化意识,开展有效评价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检测,语言知识的运用,还要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任务的完成。看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晰流畅,看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要以语言为载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以语音塑造自己的思维。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语言材料验证自己的想法,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多多倾听他人的想法。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意识地设计“信息差”,让学生产生讨论、协商的兴趣,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能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发展自己的品质素养。学生不仅要懂得英语国家的文化,还要从对本土文化和其它文化提出批判性地思考,能正确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英语学科既具工具性,也具人文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有意识地渗透有价值的内容,如在学习“open the door”时,教师可提出在开关门时要留意身后是否有人,要将自己的行为与品德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不同文化的包容。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渠道的信息材料,提高学生的语言接触量,将文化渗透于文本之中,拓展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得体地表达英语。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外语学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