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建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遵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和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这样做存在事实上的不足,那就是课堂氛围不好把控,最终会导致课堂气氛归于沉闷或者是过分活跃。没有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也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并且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始终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所学知识上。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趣味性没有故事性的课文来的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所学知识上。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设置疑问:标题为什么这么说?但是又要在“孪生兄弟”上打上双引号呢?这是教师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带着这些思考,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学习方向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但是小学生很容易在讨论中岔开话题,谈论和课题无关的话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予以引导,让学生收敛行为,将注意力回归到课堂学习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课上正确的合作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气氛营造很重要,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且做好及时引导,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维持在学习上。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让课堂教学的实效得到显著提升。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对于这一点教师应当善加利用,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推动力,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设置激励机制,让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利用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并且以此为推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收获,让课程得到教学实效。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方式,辅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海的波澜壮阔和无边无际,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产生对于大海的好奇,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过的海边模样以及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性。教师导入课题:“同学们,大海美吗?你们去过海边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看烟台的海吧!”教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一遍课文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组的学生都以导游身份,为组员介绍最适合去烟台看海的季节,而后学生之间进行演说比拼。这样的竞争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朗读和学习课文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在学生多思多看之下,充分感受文字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创设这些激励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能够推动着学生积极加入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和发现,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平衡,避免让组和组之间差异过大。有的学生相对而言学习成绩不佳、理解力不强,这样的学生不能直接划分为一组,否则会让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所以,在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将能力强的、中等的、较弱的合理分配,以促进共同进步。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这篇文章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设计导学案,将学生分组,每一组都有成绩好、理解力强的学生,也有基础差、理解力差的学生,让组和组之间相对均衡。在课上利用导学案,教师点名小组内成绩差点的学生展示生字词的学习效果,教师口述几组字、词、句,让学生听辨之后写出对应的字、词。而在其后的朗读环节,则安排小组内中等的学生进行朗读,看看哪一组的学生准备得充分,朗读流利有感情。最后对于出示的思考题目,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而后让理解力强的学生在全班内进行汇报表达,从而让个性差异受到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同时也能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且适当拔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讲究组别之间的均衡,设计的分组方式要满足组内每位学生学习的需求,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总之,小组合作形式的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打造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