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多层次、多主体、多角度、立体化的作业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础的学习方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全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础学习方式。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多变、贴合教学内容的作业呢?
新课标明确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如:在布置“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的作业时,可以设计一道“送小象去超市”的主题作业,在作业中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做作业。例,小象的妈妈让小象帮忙去西边的超市买牛奶,小象边走边玩儿,结果方向走反了,跑到了东边的图书馆,现在找不到去超市的路了,你们能帮帮小象吗?让学生通过帮助小象去超市,轻松掌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掌握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等与方向上的相关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课上学会,课下会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在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去创设一些关系到生活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敢于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有利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还是以“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我是小导游”的作业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去的城市或者景点,然后找一张该地平面图,自己进行方向标注,并且要清楚的标注出来每一处坐标,根据自己做好的图纸进行描述讲解。
数学作业的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知识点本身设计出多样化的作业,比如设计出具有线索性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业内容所提供的线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寒假放假期间,兜兜想去北京旅行,可是兜兜从来没有去过北京,不知道从菏泽到北京的距离是多少,这时兜兜想起了课堂上老师讲过的比例知识,他找了一张地图想看地图上的比例尺,可是地图上的比例尺看不清楚了。那么,兜兜怎么才能知道菏泽到北京的距离有多远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兜兜记得他从菏泽到沧州的距离是428千米,根据这个兜兜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知道兜兜想到什么好办法了吗?请你写出步骤。
(1)请简单的写出来兜兜的解题步骤:__________
(2)兜兜在这幅地图上测量出菏泽和沧州之间相距5厘米,又测量出菏泽和北京相距7.3厘米。现在你能算出菏泽和北京相距多远了吗?请你写出过程。
通过这样的作业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在有些信息不够完备的现实情境中,想要解决问题不仅仅需要学生要具有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把现实性和挑战性结合起来,设计的作业要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和实践者。
小学阶段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对于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发现者和研究者的愿望非常强烈。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该了解并充分的尊重,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适当的改变传统的强制性、固定性的作业模式,布置一些能够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空间的数学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解决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问题,还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且人人都愿意并主动成为数学知识的真正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