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新
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往往处在思维的过渡阶段,直观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导致其在学习部分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合这一情况,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来予以改善,大大的增强知识呈现的直观化、生动化等,促使教学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其最大的挑战就是来源于自己,由于自身的自制力较为缺乏,在课堂中很难长时间集中专注力,容易形成一些知识漏洞等,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就是要考虑如何才能真正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增强教学吸引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使其收获更多。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理想选择,对于教学效益的提升有着较大的效用。
例如,在讲解《认识角》一课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缺乏,其对于很多图形形状都是粗浅、模糊等,在教学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因此,针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课堂中融入一些实践操作的内容,先让学生在校园内部找寻到各种各样的角,教师再将这些角抛在大屏幕上,并借助flash动画的形式,对其角进行动态的突显,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感性、直观的感知等,进一步的深化其对于知识的印象深度,帮助其克服现阶段的思维、认知障碍。
再例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一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是非常有限的,其很难自主、有效的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进行模拟,使其在学习中遇到诸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解决这一困难,借助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先为学生展现出由平移或旋转得到的美丽图案,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力;在将图形的形成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使得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兴趣盎然,使得教学效益得到显著性的提升。
在新教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向之一。而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学教育的结合,就可以对改革进度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对于教学现代化、创新性的增强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来推动教学改革,使得教学本身得到更高层次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讲解《观察物体》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应用,来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教师在课前可以采用“小动画”的方式,来对物体的观察过程进行模拟,并将在不同位置上所观察到的横截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呢?这说明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接下来重点知识的探究中集中精力,获取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其次,“自主、合作、探究”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例如,在讲解《倍数和因数》一课的过程中,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两者间的计算关系。因此,在课前,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内容,制作一段动态的讲解视频;在课堂中,将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边自学、边观看,在后续中针对学习结果进行合作探究等,最后教师再进一步的深化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会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突显出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促使教学效益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最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导向下,教师也可以凭借这一手段,获取到更多的教学资源、方法等,促使自身教学水平的增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比如,教师除了可以进行网络在线学习,及时的获取到最新的教学资讯、方法外,也可以在网络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使得教学效益得到提升,将学科价值尽显出来。
在信息技术的导向下,教师也应充分的挖掘出其的价值,对学生的课外学习予以辅助,构建一种“课上+课下”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将学科价值彰显出来。
例如,教师除了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为学生课下的交流提供平台之外,也可以将微课资源、电子书包等技术引入进来,对学生课下学习起到一个有效的辅助作用,大大的增强学生课下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等,使得教学效益一举数得。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一方面其符合小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另一方面,也能大大的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感染性,使得教学效益得到大大提升。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也应秉持着适时适量的原则,切不可本末倒置,力求将该手段的实践价值一一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