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四小学 王永栏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教学,每篇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需要认识的生字,所以,识字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在现代教育中,教育者更重视“追本溯源”,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融合了字理解释,让小学生不但认识汉字,还理解汉字,进而对于汉字的理解更准确,也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显示出了追溯汉字结构的重要意义。课本中出现一些象形字的时候,都会配上一些插图,用实物图形来表示,或者概括图。在文字后面,缀出了改文字的小篆字形式、楷体字形式,教材这样编辑是科学化的设计,展示出汉字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教师要理会到这样编辑的意图,然后科学地解释汉字,追溯汉字结构。另外,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因此教师可以用字谜的形式,字谜以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帮助学生记忆。就像“互”字:上下平行,左右勾连;“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兆”字: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比如,课文《走月亮》中,需要掌握的汉字比较多,教师可以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鹅卵石、风俗、跃出、稻穗”。这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比如联想以前学习过的汉字、想象记忆等。语文教师重点解释了“穗”在甲骨文中是会意字,字从“爪(覆手)”,从“禾”,写作坩(部分设备可见),合起来表示采摘禾穗之意,后来成了形“禾”声“惠”的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是“坩”的异体,现代汉语以“穗”为正体。之后在多媒体上出示会写字:牵、鹅、哦、填、庄、俗、跃、葡、萄。重点指导生字:“鹅”“哦”都是单韵母音节,有相同部件“我”。教师通过对汉字的“溯源”,也就是简单地讲述汉字怎样产生,有着怎样的演变,通过故事或者动作进行介绍,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深层次地学习汉字。
初造汉字的时期,以事物的具体形象,类似画图的方式变成了汉字,但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将汉字逐渐进行了简化和改进,最终出现了现代简体字,因此每个文字中都包含了造字的中国文化。对字理结构进行分析,把汉字还原成最初的样子,并以图像的形式展示汉字演变过程,与现代汉字进行对照,学生对于汉字含义的理解才会更清晰,理解的过程也就掌握了汉字的写法和读音,有利于汉字教学。
比如,《蟋蟀的住宅》中的汉字“宅”和“蔽”,教师通过解释和对比古现书写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宅”中的“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托”的本字,表示上举。宅,甲骨文(宀,房架)(乂,即“又”的变形,用手抓),表示抓住房柱房梁并托举起来
汉字构成先是从象形演变而来,然后才出现指事、形声、会意、假借、转注等类型。从这点可以看出,独体象形字有着一定的组构功能。如果遇到了一些象形字,教师必须要重视此类汉字的教授,教好此类汉字,对于未来指事字的学习有着辅助作用,尤其是合体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看,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不是很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可是小学生们却有着很好的想象力、模仿力。汉字中象形字及其所表现的事物有一定外在关联,所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对造字法进行解析,调动他们的思考能力、想象力,助推汉字的学习。
比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有一个“框”字,教师解释该汉字时,该字是左右结构,因为很早之前窗框、门框等都是木头材质的,因此“框”字的偏旁是“木”,而窗框是四周包围形式,其中有横竖交叉的间隔,也就是“框”字,非常形象地表现出窗框的意思。这种解释增加了课堂趣味,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真实意思,教学效果提升。当然,在课堂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之中,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解剖“字”的结构,根据字的模样分析“字”的“来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尝试运用字理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学习汉字,让学生知道汉字更深刻的含义。字理相关思想应用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要解释汉字的源头,并做相应的对照,解析造字法,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汉字,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