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9-11-27 08:30陈洪潮
名师在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导学互动导学数学教师

陈洪潮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第二初级中学,浙江杭州 310000)

引 言

在过去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教师不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创新数学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融入数学学习中,从而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课堂学习效率偏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并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学习能力,不仅使学生适应了新课标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互动,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相长。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阐述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结构

“导学互动”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指让指导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旋律,让互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互动有效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1]。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

将指导与学习相结合,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相互渗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想合理使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合理地分配时间,将“导学互动”分成四个阶段,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一阶段,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并依据数学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然后将数学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课堂目标,自主思考。

第二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提出问题以后,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互动,这样更有利于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当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教师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归纳,然后给予学生点拨,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阶段,是练习与反馈阶段,作为导学互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有充分的了解,进而真正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以导学结合与互动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2]。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并给予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不仅如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为数学课堂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率,这正是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预习课堂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自主学习导学案列入教学目标的重点内容,并整体规划整个预习过程,以方便学生明白预习的要点,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预习进度与效率[3]。基于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系统地分析与考虑。首先,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数学思维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课程;最后,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非常注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指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探究新的知识,并依据教师设定的导学案进行有效的探究,为课堂上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当对数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标注,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预习的重点,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使数学预习能够有侧重点。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七年级《几何图形》时,第一步,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订教学方案,设定的提纲与教材训练的内容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要与数学课堂教材内容环环相扣,根据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将教学提纲分成三部分:基础部分、巩固部分、开拓创新部分,并利用学生对原有立体图形中的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知识的了解设计教学导案;第二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的图形为素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预习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第三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自主探究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以促进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强化数学课堂互动合作,丰富课堂教学元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数学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依然是数学教学的主旋律,并关系到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效果[4]。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取决于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数学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以导促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勇于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找到学生最满意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的预习,之后在数学课堂上提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第一步,教师提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第二步,组织学生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并用积极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大部分学生会为了集体的荣誉认真地思考,并积极提出自己的观念,然后通过小组汇总得出最后的结论。但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之后,自己进行总结,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激活,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导学归纳就是指针对整个数学教学环节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整理与归纳[5]。当学生完成一节数学课学习之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巩固与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归纳与总结数学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总结与交际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浙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为学生讲解关于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并列出不等式等,最后让学生回顾总结环节,让学生就不等式知识进行比较,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不等式的知识,进而有效地掌握正确的归纳方法。教师这样设定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合理编写反馈教学训练,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反馈训练既是对学生之前的“导学互动”教学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因此,数学教师在编写数学练习题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与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不能仅仅依靠数学知识的难易来考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检验,真正地实现高质量习题与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例如,某校初三年级春游,现有36座和42座两种客车供选择租用,若只租用36座客车若干辆,则正好坐满;若只租用42座客车,则能少租一辆,且有一辆车没有坐满,但超过30人;已知36座客车每辆租金400元,42座客车每辆租金440元。

(1)该校初三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春游?

(2)请你帮该校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上述的习题属于应用习题,说明了习题的编写要结合具体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出发,设定租36座客车为x辆,然后根据题意列举二元一次不等式,并结合生活经验,解得答案为8辆。对第二小题,首先从选择36座客车开始,需要花费3200元,如果只租42座客车则需要3080元,经过计算可知,选择租1辆36座客车和6辆42座客车的方案是最合算的。经过上述习题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并有效地提醒学生要完善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采取科学方式评估课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同时还要善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在评价的主体上体现多元化,在评价的方式上体现多样性。当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应当用简单明了的句子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数学重点知识的讲解,并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成效

(一)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注重学生的预习,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从而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原有的数学学习经验探究新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更加注重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不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探究,并在小组讨论中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毕竟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数学问题,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有效提升了小组合作意识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强调互动教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合作解决数学难题;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学生共同进行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促进了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师通过导学案设计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连接起来,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案掌握了数学知识。一份完整的导学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预习及预习检测、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巩固学习、展示教学内容、总结反思、作业设置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高度重视的环节。“互动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了可能,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其主要是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共同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习,有效地转变了过去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的局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吸收了过去优秀的数学教学方式,并进行了创新,将原本优秀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因而受到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欢迎。

猜你喜欢
导学互动导学数学教师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