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法治意识

2019-11-27 08:30宋家旺
名师在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原则法治意识

宋家旺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福建福州 350200)

引 言

传统文化经过多年沉淀和发展,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建设的基础,对人们的言行举止起到规范作用[1]。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作为人们法治意识培养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逐渐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也开始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相关探索

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理论性、探究性、逻辑性都强,因其理论性过强的特征,导致学生们容易在学习中出现厌烦的心理。因此,新时代、新课改赋予了当下高中政治教学新的使命和要求。尤其是在学习高中政治法律方面知识时,教师更需要谨慎、认真地教学,在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加深实践练习。可以说,这是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难点,需要教师们高度重视。

二、传统文化背景下高中政治法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社会发展水平与法治密切相关,法治建设与国家整体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构建稳定的法治社会是相关立法单位一直奉行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我们发现,法治与文化具有相似之处,需要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在高中政治有关法治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基本的法治知识,不能只重视形式,应从核心内容入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结合学生的传承思维和精神信仰,实现法治本土化。国家的发展要立足于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把传统道德带入课堂教学中,在立法和施法的过程中要考虑人们所具有的感情因素,实现课堂教学的升华。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的实践

(一)政治教学中“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治意识实践

“亲亲得相首匿”是我国汉代制定刑罚时所采用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是指汉代法律中明确规定,如果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所犯的罪行不涉及谋反、大逆等严重罪行,可以隐瞒不告发;亲属之间如果对犯罪的行为带有隐瞒的态度,同样不会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一立法原则出自儒家倡导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观念的直接体现。该法系发展到汉宣帝时期,转变为如果犯罪涉及谋反、大逆等重罪,要求人们直接引用儒学观点“大义灭亲”。“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以上可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可不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这一立法在现代来看存在较多问题,不仅违背了人们检举、揭发的法律义务,并且对罪犯的包庇本身就是一种犯罪。从这一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社会法治的发展与传统家庭伦理存在密切联系。

民事法律与每个人的一生都密切相关。人从出生起就有了人格权,并且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在他未成年时,监护人保护其人身、财产权益,以使其顺利地生活、学习和成长;成年后,他具备了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能够自主地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签订合同、购置财产、劳动就业、经营创业,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财产关系、合同关系和劳动关系,他要结婚、生育,从而形成婚姻家庭关系,在他去世之后,还会发生财产继承关系[2]。从我国的立法历史来看,我国传统社会长期受儒家“君臣父子”观念的影响,对家庭之间存在的伦理道德极其重视。相关法律文献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关怀符合人类情感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体现除了民族之义外,当涉及国家安危时,要以国家为重。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家和国是统一的整体,责任和担当是家国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国关系,在尊重法律的同时,信仰民族大义。

(二)政治教学中“言而有信”的法治意识实践

“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沿袭诚实信用的优良传统。“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道德信条。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约束,在立法过程中,也将诚实信用这一道德准则运用到了民商立法和合同立法中,赋予诚实信用原则以新的内涵,目前已成为《民商法》和《合同法》的基本立法原则。严格来说,目前市场的规范、经济的顺利发展都是从诚实信用的传统原则中发展和完善形成的,诚实信用原则的运用具有道德性和法律性的重要特点,虽然并不是具体的立法制度,但其仍然在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有序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在有关学生道德素养的教学中,诚实信用原则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履行合同的重要原则[3]。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应该恪守信用原则,言行一致,既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利,也不应规避自己的义务,应该尽最大的善意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实现对方的合同权利。当合同规定不明确或发生争议时,双方也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合同无效;在履行合同时,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全面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适当履行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要求正确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保证合同得到全面履行。只有合同得到全面履行,合同的制定才有意义。

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法治意识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政治教学是学生德育和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渠道[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向。我国人民法治意识的形成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形成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的法治才能真正立足于人民,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让国人对法律产生一种信仰,从而构建属于中国的法治社会形式。

猜你喜欢
原则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