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艳红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土门中学,湖北宜昌 443100)
兴趣是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和入门向导。回顾近年来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因势利导教育的重要性,也理解到在因势利导教育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今,中学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他们大多缺乏现实的压力和学习的动力,安于现状甚至产生消极情绪。这些学生集体观念、纪律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学习意识淡薄,空洞的说教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厌恶,过多的监督往往适得其反。如果教师的教育方式稍有不当,就会在师生之间竖起篱墙。“因势利导”教育理念在这种情形下是最佳方法[1]。实践证明,有时教师看似无原则的“迁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过去,笔者班级的学生迟到现象比较严重,笔者多次批评,但效果甚微,甚至还有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走进学生内心,融入学生苦乐。于是,笔者一改以往批评警告的教育方式,每天提早来到校门口,最早来到教室,并对迟到的学生采取微笑点头示意、微叹或与学生击掌的方式,让迟到的学生在微笑中读懂笔者善意的劝诫。学生见此,往往一脸愧意,他们深深感到了教师的理解与宽容,他们用一张张充满歉意的小纸条向笔者传达了自责自愧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笔者认为,这种诱导即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
教育本来是一种生活,生活也是一种教育,快乐的生活具有更好的育人效果。班主任工作绝非强制所能奏效,必须因势利导。笔者班级内有不少学生喜欢哼唱流行歌曲,并热衷于收集、传递歌集本。学生沉湎流行歌曲,容易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但又不能强令禁止。于是笔者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可以唱流行歌曲,但需要安排时间进行歌唱活动,或比赛或赏析。第二,歌集本必须图文并茂,要能够取用于黑板报或墙报。第三,必要时,可以组织班级歌舞活动,让学生们各尽所能,展现才华。如此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特长,也不致于影响学习。在笔者班级内还有一种现象,许多学生喜欢看小说,有的甚至到了如痴似迷的地步。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从不严厉批评学生或没收小说。笔者选取一定时间设置为“天天读”时间,在该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小说连播,还要求学生阅读小说后完成阅读心得。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负担。锻炼使其写作、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负担使其不胜其烦,沉迷小说的现象自然有所收敛。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说便不再具有永久的吸引力,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热烈的学习气氛迫使沉迷小说的学生有所收敛。
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是关爱。学生的天性是活泼的,他们渴望活动,渴望兴趣。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健康成长[2]。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在开展活动时,笔者往往事先并不表露,临时宣布活动。这样“无心”的假象,能够使学生产生精神放松后的极大兴奋和激情,从而更好地沟通师生情感。这时,学生们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建议和要求,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之间能够形成默契,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初二下学期,在学生们感到学习茫然和精神疲惫时,笔者突然宣布“春游磨基山”(在去的前一天宣布,一切活动安排都由笔者私下进行),并安排了登山竞赛、生日庆祝会、集体吟诗宣誓等一系列活动,看似无心的安排让学生非常兴奋。活动刚结束,不到一个星期后,笔者又宣布带领学生进行骑自行车郊游,学生颇感意外,情绪高涨,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都有积极的变化。班级中开始形成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为初三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中学生往往有其独特的思想,他们有个性,有主观意愿,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达到接受教育任务的目的。若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外,师生之间必须保持和谐的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做到关爱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3]。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耐心和爱心。他们的独立意识、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与初一时相比有所提高,但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学的要求和学习方式,甚至不能完全摆脱在小学形成的行为习惯,他们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和指点,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转折点”。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是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进步,顺利成长的。特别是对待双困生,教师的信任会化作学生内心的自信,在自信心的鼓动和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们极有可能自觉地把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树立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过程,关心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前提,关爱双困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育,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笔者把握“因利势导”的教育方法,在无声中呵护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于快乐活动中绽放个性色彩,用“看似无心却有心”的方法,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心,建立了一种自然、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既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教育行为的前提,它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淡化了师生对立情绪。因而,“无”的态度使“有”的效果产生可能,它们是因势与利导的关系,若不因势则难以利导,若不利导则因势毫无必要,可谓无有互生,无有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