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 张 怡
《比尾巴》是一首儿歌,整首儿歌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对话中展现了儿歌的音律美,体现了小动物们尾巴的特点。
一开始,我让孩子玩一个“请一请”的游戏,通过拼拼音的方式来请出参加比赛的几个小动物们,拼音拼对了,小动物的图片就跳出来!
接着,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读动物的名称:看图片读、去图片读,学生都掌握得不错,没什么困难。读好后对“兔”和“公”两个字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兔”字通过它与象形字的对比去认识,学生只能大概说出几个相似部位。之后我问:公的鸡我们叫作“公鸡”,那雄的鸭叫什么?这个问题问下去,学生直接懵了。针对诗歌中的问句,我开始进行朗读指导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读好问句,读好对话,
整个过程看似环环相扣,教得比较细致,但是后半部分学生明显没有很好地投入进去,课堂纪律有点散漫。
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只按备课内容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学生不是象形字的创始人,自然不可能将其与现在的字体一一对应起来,只要让其感受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即可。“雄的鸭叫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脱离他们的生活。如果在这之前先告诉学生:我们人分为男性和女性,而动物也分男女,男的叫公的或雄的,女的叫雌的或母的,那学生有可能比较容易回答这个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可见,巧妙的导入方式可以使整堂课事半功倍。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我们应该将有效的多样化的导入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等都是一些不错的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较快把孩子带入课堂。比如《比尾巴》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一些小动物要赶着去参加动物王国的一场比赛。想知道它们是谁吗?(生答“想”),它们就藏在谜底里,猜对了,它们就会跑出来哦!仔细听好了!学生一听要猜谜语了,立刻都坐得笔直,两眼瞪大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开心地等着我说谜语呢!
低年级孩子由于其身心特点,习惯形象化思维,抽象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没办法理解的,而且也会导致其学习兴趣低下。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把抽象的事物表象化,用儿童可以领悟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一年级上册中涉及“前后左右”等方位词的学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其理解,我就把话语权交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这样一种方式一下子就让课堂氛围活跃了起来,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去表达。在这一环节中,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露出的灿烂的笑容,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不管是倾听者还是表达者,都在这样一种方式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并且意识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课堂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参与度迅速提升。
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易化、具体化,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在让学生读好“的”字短语时,很多同学会出现拖调的现象,一遍又一遍说不要拖调、不要拖调,这个“的”要读得轻而快,学生听着是频频点头的,但实际没有任何改进。而当我用了这样的教学语言:“的”要读得轻而快,就像蜻蜓掠过水面,在水面上轻轻一点就飞走了一样。这样一说,学生一下子就把“轻而快”这一概念形象化了,让学生模仿蜻蜓点水的样子来读好“的”字短语时,这样他们就真正会读了,不拖调了。再比如,在教学生字时,很多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某一笔会发生变化,比如“木”当偏旁时,捺就变成了点。为了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记忆,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木字旁十分懂得谦让,为了给右半边的字留出地方,所以把长长的捺脚变成了点。这样一说,一方面学生书写时不容易写错,另一方面学生一听就明白了。
知识来源于生活,创设合适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亲切感,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大量实践证明,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主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脑细胞,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表象,维持学生思维的最佳状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上如果能创造情境,让孩子们“动”起来,那必将激起孩子们的激情,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相信课堂效率是最高的。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穿梭”这个词语,我邀请了两位女同学来扮演美丽的蝴蝶,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现在,我们教室就是一个大花园,同学们就是一朵朵漂亮的小花。有两只美丽的小蝴蝶飞到了花园里,他们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一会儿在这朵花上采蜜,一会儿又飞回去在那朵花上休息。在老师的描述中,两只小蝴蝶做相应的动作。这样的表演方式,学生都乐在其中,也清楚地懂得了“穿梭”一词的含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使用教学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