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孙园中心小学 陈艳婷
曾有人说过应该要将好的态度和方法转换成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才能将好的方法随时随地应用。因此教师应该将课程中的学习转化成方法习惯,让学生按照这样的行为习惯来学习文章,理解语言文字,培养信心、习惯,指导学习方法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让小学语文自学之花绽放。
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说的才是对的,自己想的可能是错的,与其花时间自己瞎想,还不如听老师说的。每个人都有惰性,思考是非常耗费心力的,所以会有学生比较排斥自学。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这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学的信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可能有些跑偏的内容,教师也应该指明,而不是说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此,学生对于自己的理解能力就会有一定的信心,随后的自学也会更加卖力,更加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给学生机会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互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对于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就应该适当引导,让学生领会自己思考之后的快乐。对于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肯定,让他们把想出问题答案的喜悦变成继续自学的动力,从而加强自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应该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年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如低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课外文章。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要求其根据课外内容写读后感。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词、识句,而书写读后感不仅是学生阅读后的思考,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读后感则可以不定时抽查,让学生自改或者互改,养成细心检查的习惯。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后预留一些值得思考的题目,在下节课上挑几个学生回答,让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自学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不得不提及学习规律,要想学生能够有好的学习方法,光靠老师讲是不行的。教师都在追求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且每天都在学生身边耳提面命地要求其如何如何,但是教师讲多了只会让学生更加烦躁。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演讲会或者是座谈会,让班级中学习成绩较好或者自学习惯优秀的学生来谈谈自己是怎么学习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个榜样,会不自觉向该名学生看齐;同时,每次在座谈会交流的名额必定是学生争取的机会,学生不得不养成好的习惯,让教师能够看到,另外,在座谈会交流的学生在准备内容的时候也不得不坐下来思考自己是如何养成这样的习惯的。学习不应该只学新的知识,还应该停下来总结思考复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互相指导学习方法,互相在竞争中成长。
当然,教师也不能忽略自己的重要性,没有教师在一旁的指导或者引导,很多学生就会陷入自己乱学的困境,教师要对这些走入“死胡同”的学生从旁引导,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反复训练,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脱离不了课文的,而学习课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是怎么围绕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展开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掌握如何阅读一篇文章,如何写出一篇好的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当教完一篇比较有特色的课文之后,笔者都会要求学生进行一次练笔,让学生根据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仿写。以《珍珠鸟》为例,笔者就会要求学生使用细节描写一个动物;以《落花生》为例,笔者会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特点,围绕“苹果”描写一段对话。随着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笔者会让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文体接近的课外文章,让学生通过上课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如果自己是出卷老师,看完这篇文章,你会问什么问题?收集到问题之后,再分别派发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根据这篇课外文章找答案。通过这样将课堂模式搬到课后的方法,可以给学生自学的启发,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不论课程是如何要求的,小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的魅力,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除了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之外,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自学的气氛,让学生在氛围中勇敢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氛围中主动自我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并肯定积极学习的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让自学之花在语文学科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