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音乐课听辨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9-11-27 01:55:26邓晓桢
名师在线 2019年10期
关键词:首歌曲旋律音乐

邓晓桢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和平小学,福建南平 353400)

引 言

小学生对音乐学科有特殊的敏感性,教师要注意展开学情调查,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实际需要做出个性化设计,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在音乐感知体验中形成和实现认知内化。

一、创设音乐听辨课堂情境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启动以后,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法,为学生创设音乐听辨课堂情境,以有效启发学生的音乐体悟思维。教师讲述音乐故事,展开示范演唱,进行多媒体展示,组织音乐演绎活动,设计音乐游戏竞赛活动,都能给学生带来音乐听辨学习机会[1]。特别是示范演唱、演奏和多媒体播放,其展开形式更具有启发性,对学生形成的音乐冲击更为强烈,教师给出恰当的听辨引导和提示时,其调动效果将更为突出。

音乐听辨需要有明确的操作方向,教师要给出比较具体的听辨设计,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操作路线。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拍皮球》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之初,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拍皮球》视频,学生只能看到画面,听不见声音。学生看过视频以后,教师给出听辨任务设计:“通过观察画面,你知道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教师继续引导:“我们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小朋友的动作和表情等,现在加上声音,你会从情绪、旋律、节拍等方面有更直观的感知。认真听这首歌曲,然后说说对歌曲的认识。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对歌曲有切实的体会。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给出自己的个性见解。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给出矫正性点评,让学生对歌曲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两次播放歌曲,先不加声音,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加上声音,给出具体听辨任务,学生有了明晰的学习方向,学习得以顺利展开。

二、整合音乐听辨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听辨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音乐听辨教学实践进行创新设计,以有效提升音乐听辨感知氛围。音乐教材、校本课程、教辅材料、流行音乐、网络音乐等,都可以找到更多音乐听辨素材,教师要利用多种信息收集手段,为音乐课听辨教学提供更多素材,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有特殊的敏感性,教师不妨多设计这方面的内容展开音乐听辨活动,以成功激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我的家乡沂蒙山》是一首民歌,具有山东地方色彩,表现了人们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歌曲时,给学生布置了听辨任务:“提及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是最为著名的,歌曲旋律高亢优美,沁人心脾,我们现在要欣赏的这首歌曲,也具有相似特点,仔细分辨一下,看看这首歌曲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听教师这样一说,顿时有了听辨的热情。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课堂学习气氛浓烈。经过一番推敲分辨,学生对歌曲有了个性化认知,自然能给出自己的判断。

教师以《沂蒙山小调》作为听辨引导,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无疑是对音乐听辨资源的科学利用。学生大多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教师成功激活学生的音乐认知,对提升学生的听辨音乐敏感性有积极的帮助。

三、丰富音乐听辨学习活动

音乐听辨活动展开以后,教师需要对操作程序进行多重优化处理,为学生设计丰富的音乐听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听辨操作中形成音乐学习基础。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听辨活动设计,让学生熟悉音阶,经常唱一唱音阶,可以提高其对音符的感受力;教师播放富有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听一听,分辨其旋律特点,包括听辨音符时值、节拍、节奏等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选音乐作品,对作品展开听辨鉴赏,从旋律、节拍、节奏、情绪、主题等角度展开分辨;教师设计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参与演绎操作,将听辨转化为实践,这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积极的帮助[2]。

例如,在教学《学雷锋》这首歌曲时,教师先示范演唱,让学生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集体识谱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互动完成歌曲曲谱视唱。为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当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以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活动。学生在多种学习体验中对歌曲的情感、主题、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都有了比较到位的认知。在课堂集体讨论阶段,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都能将自己的学习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为学生设计清晰的学习路线,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歌曲核心,感受音乐特殊内质。特别是课堂演绎,给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的学习感知机会,只有学生有了听辨基础,其课堂演绎才能顺利展开。

四、拓宽音乐听辨实践训练

音乐听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注意拓宽学生听辨实践域度,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能够抓住音乐鉴赏机会,自觉训练其听辨能力。学生平时接触音乐的机会有很多,教师不妨给出一些长期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辨音乐的习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3]。例如,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以网络信息形式提交到共享平台,让更多人都能够获得欣赏的机会。教师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发动学生展开听辨活动,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体悟。

例如,在教学歌曲《报春》时,教师先从节拍角度展开引导:“我们对2/4 拍的拍号比较熟悉,现在要接触全新的节拍3/4,不妨跟随老师进行练习,然后听歌曲,体会节拍的具体应用。”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对新的节拍进行操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报春》,让学生听辨节拍,学生运用刚刚学习到的3/4 拍进行验证,课堂互动气氛浓重起来。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歌曲旋律,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分工合作,集体演唱这首歌曲:老师为一组,负责乐器伴奏;一部分学生为一组,负责演唱歌曲;另一部分学生为一组,负责划节拍。经过一番准备,课堂演绎开始。

通过合作操作,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音乐听辨信息,这对提升学生音乐学科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刚开始时学生对全新节拍不是很熟悉,通过这样的专项学习训练,实现了学习突破。

结 语

音乐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悟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学习乐理、乐器,发动学生视唱,展开课堂演绎活动,都可以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听辨音乐的能力,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敏感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成长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首歌曲旋律音乐
春天的旋律
广西农学报(2023年2期)2023-07-13 23:55:30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5:02
张傲全新单曲《爱我所爱》暖心来袭
青年歌声(2019年7期)2019-07-26 08:35:12
陈曦全新单曲《不转弯》震撼发行
青年歌声(2018年4期)2018-10-20 07:59:24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1:34:21
大地的旋律
文化交流(2015年1期)2015-01-22 18:03:33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