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钟丽丽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它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使用性,而且自身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秦。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一因素,并恰当地将其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一定会大有作用。
那么,如何结合美术教学,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呢?
通过讲述美术渊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美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我国美术以点、线、面、形、体、色为基本因素,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方面为世界艺术宝库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美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祖先从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起造型技能,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堪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代陶塑兵马俑,是中国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国画,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画坛上也独树一帜,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祖国的绘画传统艺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美术课一般包括欣赏课、绘画课、制作课三大部分,指导学生广泛地练习不同种类的课程,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如在欣赏课上,通过欣赏我国的民间工艺、中国画、中国建筑、雕塑艺术,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工艺制作课上,让学生从小学会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通过自己制作贺卡、彩粽、蛋壳玩具等,体会其中的乐趣,并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能力。例如,在“六一”儿童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工艺制作展览,当他们把自制的贺卡送给亲戚朋友,当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获奖作品送给幼儿园时,心情是既高兴又自豪的,同时通过这些练习,又可以使学生得到奋发、开阔、愉悦、舒畅等不同的艺术享受,从而也就起到了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美术课的情感培养与发展要渗透到思想、学习、环境中去。让孩子们在美术教学中去活动、学习,产生美感,陶冶幼小的心灵,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可不断提高审美的素质层次。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锤炼、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美术,能培养孩子们对美的鉴赏与创造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如不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美、审美、创造美的教育与培养,一味地只求教学质量,这样即使一时求得高分也不会持久。
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画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等,中国画历来重视画家的人品与修养,许多著名画家不但画技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郑板桥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有成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齐白石的“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的作画原则;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民族气节,诸如这样的画家随同他们的绘画名作在中华民族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通过讲解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画俱佳的画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创造是人处在高度兴奋状态下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同环境气氛、情志、兴趣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对小学生来说,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探索的勇气,而且会帮助他们开拓新思略,引发创造性。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气氛,以平等、宽容的态度,鼓励并保护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好奇心等创造个性。
在美术课上学习时,对学生要强调排除杂念,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例如,在学中国画时,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播放一些古典乐曲,因为古朴典雅的旋律能创造幽静轻松的气氛,“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样更便于学生形成良好心境。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科学方法的知识。”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善教育应善导,教是为了不教。美术教师要教给学生美术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把美术发现的美经过自己思考加以重新组合和转换,使之与自己已有的美术画面结构融为一体。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美术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这些方法逐步地由浅入深地教给学生。
指导学生在美术课上进行练习时,还要要求他们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小学生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他们的良好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以正确的学习动机经常性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使学生在学习美术上取得成效,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坚持精神。
总之,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很多,只要我们根据有关知识内容选择契机,把德育教育和教学内容巧妙地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善于解剖教材,找准结合点,做到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就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