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学校 曹怡娟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巩固学生语文基础,锻炼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正式接触语文常识和文学体系的开端。为了落实语文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添加谈论活动,摆脱课本对于学生学习的约束,发展学生的语文个性特长,进而锻炼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见解,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开放、更加简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讨论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够给广大师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积极性较差,不能很好地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添加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讨论式课堂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观点,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应用也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例如,教师在教授《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人物形象进行谈论。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刚刚的阅读之中,我们学习了《将相和》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对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什么印象和了解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自己印象中的‘将’和‘相’”。学生在讨论之后,可能会总结出以下观点:蔺相如
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而且在面对重要的事情时能够以大局为重。廉颇是一个能够知错就改的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你认为蔺相如与秦王的对话能够反映蔺相如什么性格特点?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与教师开展互动讨论,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提供更多的机会。
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对复杂繁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教学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加入讨论活动,并根据教学需求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活度,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授《窃读记》这篇课文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最终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完成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延伸。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你喜欢读书吗?你对文中的故事有什么看法呢?如果你是作者,你会不会有其他的读书方法?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索,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讨论的方式由浅及深地提出课文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最终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在以上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合适的学习方法,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能够得到提高,对于课程知识的记忆也能够得到深化。
讨论式教学能够给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提供课堂发言机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这样,大多数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主动思考新的语文知识,有利于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在讨论式教学中,不同知识层次与不同的观点会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讨论可使同学经常接触到新的视角、新的观点、新的知识与新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在讨论教学中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教师在教授《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我的童年趣事”进行讨论,这样课程的趣味性不仅能够得到增加,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加强。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提问:“在刚刚的课文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童年发现。那么在你的童年
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童年发现,同时我也会去每个小组听一听你们的故事哦。”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时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并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进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这样学生可以在讨论活动中引发更具深度的思考。
总而言之,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更体现在学生语文思维的开阔程度。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阶段,教师在教学阶段应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