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惠玲
内容摘要:目前,中职学生对乡土文化知之甚少,乡土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的利用率还很低。如何将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更高效地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去,是目前我们中职语文老师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浅谈将乡土文化资源合理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 中职语文教学 有机结合
乡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它包含历史地理、民俗风情、名人传记、民间传说、谚语俗语等。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乡土文化,引导学生追溯历史、体验民间艺术,感受乡土民俗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怀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中职学生对本土文化知之甚少,而教师大多也还不够重视乡土文化的教育,基本还是就课本讲课本,较少结合本土文化来授课。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人文情怀的缺失和乡土、家国情怀的淡漠。本文就如何使乡土文化合理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发挥乡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泉州地区为例,浅谈几点对策。
1.乡土文化资源与中职语文教材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要想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构架语文课程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挖掘课本教材之外的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文化资源,将其和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自然、合理地将乡土文化资源引入中职语文教学,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
例如,在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服务类)的一篇课文《五味》的教学中,笔者布置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收集家乡的美食文化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有条件的同学可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上与大家交流。在课堂上,学生分享了泉州面线糊、咸饭、崇武鱼卷、四果汤、鱼仔粥、石狮甜果等名小吃的特点、制作方法。通过收集与分享,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家乡的饮食文化,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从《五味》的大江南北美食到家鄉特色小吃,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材实现了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被激发,课内知识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又如,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学生需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首要解决的就是要言之有物,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积累有限,如何才能让他们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言之有物呢,笔者认为最实际的途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乡土文化就在他们身边,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在上口语交际课《介绍》时,课前让学生收集泉州的名人传记、名胜古迹等资料,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介绍留正、曾公亮、施琅、郑成功等泉州名人的成才成功故事,或介绍泉州开元寺、天后宫、东湖、真武庙等名胜古迹。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让学生对乡土文化多几分了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2.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校园活动的有机结合
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校园话剧比赛等都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乡土文化资源可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有效地融合进去。
例如,笔者所在职校,地处文化古镇——安海,素有“朱文郑武”、“二朱过化”、“海滨邹鲁”之称,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可举办一场以“品朱子文化 传中华美德”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通过组织学生朗读朱子家训,朗诵朱熹诗词,将“朱子文化”引进校园,丰富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组织学生开展"朱子文化"讲故事比赛,可让学生讲述“为母守墓”等故事, 对学生进行孝敬长辈教育,讲述“朱子问天”等故事,激发学生的勤学好问、热爱科学的学习热情;讲述“朱熹生活、求学、处世各方面的‘勤谨故事”,培养学生对待每件事勤做勤整理的习惯;还可以通过讲述有关“朱熹励志”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把自己的荣辱与学校、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志向,胸怀祖国, 放眼天下。
3.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必须要把“知”与“行”有效结合起来。
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绝佳载体。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例如,在一次游记作文的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与家人同游离学校仅三公里远的安平桥。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学生通过收集安平桥资料,游安平桥,把关于安平桥的游记作文写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安海镇特色小吃“土笋冻”手工作坊,了解了“土笋冻”的制作过程;通过参观晋江“五店市”,让学生了解了晋江古建筑的特点;通过参观泉州闽台缘博物馆,了解了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的历史关系。一系列的乡土文化之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又学会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4.乡土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机结合
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更能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也更能充分考试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本校开发了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我的家乡——晋江》,发动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乡土文化资源,编写相关校本教材,包括晋江风土人情、名人传记、民间传说等,极大地补充了语文课程资源。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
5.乡土文化资源与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在建设校园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时,学校可组织语文组教师专门负责一个语文课程的专栏。例如我校在语文课程专栏中,将专栏名称命名为《晋江乡土文化之旅》,把所搜集整理的晋江乡土文化资源分门别类上传至该栏目下,并在该栏目内设置留言板,让师生就乡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或提出意见。在管理方面,由教师指导,具体让学生来操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网络技术,又让学生掌握了乡土文化,服务了广大学生。乡土文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与语文学习网站的结合,可以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情感。在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还任重道远,还需语文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梁雪冰 《巧用乡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第01期
2.刘新强 《语文教学中乡土民俗文化的渗透》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13期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乡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项目编号:FJJK18-75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