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玩、画、做”中培养学生时间观念

2019-11-26 03:22尚鹏
江西教育C 2019年11期
关键词:钟面分针钟表

尚鹏

时间观念的形成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而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建构,要多给学生实践体验的经历。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看、玩、画、做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时间观念的形成。

一、看钟表——观察中发现

成功属于善于观察的人,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住你。眼睛是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观察是知识获取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知识的获得多来自观察。教师多让学生感知,帮助学生建立建立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时间的理解。教师应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眼睛的作用,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知。

钟表是计时的工具,认识时间首先要认识钟表,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笔者首先利用猜谜的方式引出“钟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催生学生对钟表的兴趣。接着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钟表,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观察活动,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笔者还在多媒体上呈现各式钟表,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学生在钟表的观察、比较中寻找它们的相同点,认识了长短不同指针的名称,知道最短的叫时针,最长的是秒针,中等长度的是分针。看钟表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学生认识了钟表的构成要素,为进一步学习作了有效的铺垫。

二、玩模型——操作中理解

“听容易忘记,做容易理解。”数学学习不能光靠听讲,还要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手操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操作环节非常重要,有些教师只靠讲解,不让学生去操作,所以导致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困难。

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不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很难建立起时间观念,尤其是对时、分、秒之间进率的理解,如若缺少操作活动的支持,学生就难以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更容易导致作业经常犯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分、秒》时,要给学生提供钟表模型,让他们玩模型。笔者先让学生随意玩,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要求玩,学生一边拨钟面模型,一边观察思考:“在分针走1格的同时秒针走了多少?”学生动手在钟面上拨一拨,借助钟面演示了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有效地理解了1时=60分、1分=60秒。玩模型活动迎合了低年级学生“玩”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玩模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习,使学生有了近距离观察和接触钟表的机会,操作活动给学生思维以支撑,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建构时间概念。

三、画钟面——画图中抽象

时间概念的建构需要经过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需要一块跳板,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跳跃,帮助他们越过思维的鸿沟。画图就是一块很好的思维踏板,能够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图形属于一种半形象半抽象的方式,畫钟面活动让学生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建构和把握。

认识“整时和几时几分”是《时、分、秒》一课中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该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借助钟面模型去观察、操作,在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后,让他们在纸上画钟面,从看模型画钟面到听要求画钟面,学生根据不同的时刻画出时针和分针,从钟面模型的操作到纸面的绘画,学生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从三维到二维的转换。画钟面促进了学生对时、分关系的理解,有效建立的了时间观念,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时间的表达能力,有助于降低学生作业的出错概率。

四、做活动——体验中感悟

毛泽东说过:“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时间观念的形成最终来自亲身实践和体验。学生出错的根源在于缺少体验或者体验不够深刻。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安排估计、体验时间长短的活动,给学生以丰富的实践活动经历,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感悟,以促进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时、分、秒》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分钟、1秒钟,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做各种不同的事情,结合具体活动去感受和体验时间的长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一分钟数数、跳绳、写字等活动,深化对1分钟长短的认识,带领学生听钟声、数心跳,在聆听秒针走动的滴答声和感受心跳来体验1秒钟的长短。真切的活动体验让学生获得计量时间长短的经验,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时间的价值,提高了珍惜时间、做时间主人的意识。

让我们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多给学生搭建实践体验的舞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多种感知觉器官的联合作用,看一看、玩一玩、画一画、做一做,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将时间观念内化于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民联乡民联学区)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钟面分针钟表
正确的钟面时间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画分针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看镜面上的时间
巧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