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海华
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只有链接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课堂才能衍生出“活的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就依循着“贴近生活”的原则精心编著而成,教学这一板块就需要紧扣生活,实现语文課堂与生活资源的有效对接。
一、了解导览图,链接生活感知公园特点
低年级学生对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整体的了解过程,必须要经历感知的过程,才能进行实践运用。对导览图这种第一次接触的新生内容,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先接触了解景物特点,形成初步认知体验,为后续的深入洞察和实践设计奠定基础。
教学中,教师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唤醒记忆中对公园的印象,然后揭示导览图,并相机朗读导览图中带有地名的词语;此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对导览图进行继续深究,而是宕开一笔,结合导览图中涉及的地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分别说说湖心亭、宝塔、露天广场等景物,谈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进行识字,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教师的点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导览图中相对陌生的两个地方:咨询处和管理处——在教学了生字,理解了大意之后,再次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自己在游览公园时,曾经遇到过哪些情况是应该向“咨询处”和“管理处”询问呢?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咨询处和管理处的作用。
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利用导览图创设了游览公园的真实路径,实现了识字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对接。教师多次链接生活中的认知体验,借助于图片和生活资源激发了学生对公园中不同景点和建筑的关注,一方面从感性层面认识到游览公园时导览图的现实作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字储备,一举两得。
二、细查导览图,链接生活绘制多元路线
心智技能观点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的过程,才能真正将认知转化为能力。教师在学生初识导览图的基础上,就可以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新知的获取效益,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结合本单元中的《语文园地》的内容,教师尝试运用导览图进行三维层次的教学:首先,辨析方向。教师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始经验,组织学生围绕着景点或设施在导览图中的位置进行说话练习,在联系学生思维辨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会辨析导览图中的方向;其次,集体设置线路。教师设定了“人在餐厅,想了解露天广场下午演出时间”的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绘制线路。由于小组交流分享的路线是不完全一样的,教师就可以相机组织学生进行辨析与选择,可以从欣赏美景和节约时间等不同的目的出发,选择行走的线路;最后,设置个性路径。在之前教学板块的基础上,学生对适导览图有了基础性的认知,教师则鼓励学生从两个小时、半天和一天等不同的游览时间中进行线路设置,并分享自己设置的导览图,说出自己如此设置的理由。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辨别方向、集体设置到个性设置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了解、深入和运用导览图的思维历程中认识到要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合理的线路规划。三个板块都充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勾连,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皆学问的道理,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游览图,链接生活描绘美妙春景
从认知了解到精心绘制,然后再到实践运用,学生的认知正逐步从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向原型内化的过程转化。当学生绘制出属于自己个性化的游览图后,如果教师鸣金收兵,就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让学生失去了运用导览图进行语用训练的绝好契机。教师可利用学生绘制出来的个性化导览图,模拟游览公园的情境,为学生描绘创设语言表达的平台。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选用一位同学的导览图走进公园,依循着导览图中的顺序,出示相关的词图片,引导学生在游览图的顺序下观察图片,描述心中看到的美景,并尝试运用“( )的( )”这一句式进行说话训练,体悟形容词在描述景物特点时所起到的作用。在罗列词组之后,将学生的表达材料上升到语句的层面,比如:我看到了( )的( ),还听到了( )的( ),我还闻到了( )的( ),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看到的春天、听到的春天、闻到的春天,运用准确而完整的语句表达出来。其次,教师继续依循着学生绘制的导览图,让景点在转换的过程中促发学生的联想:在田野里、在小路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春天还藏在什么地方?孩子的生活体验再次被激活,他们纷纷想到了小草、泥土和种子,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炼出相应的句式:种子在松软的泥土中休息呢。在学生继续交流说话后,教师则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言转化成现成的句式,起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