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浙江仙居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 仙居 317300)
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重视,骨干班主任培训已成为小学班主任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怎样通过培训提升骨干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带动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发展,就成为当前小学培训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班主任负责小学班级的日常管理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坚力量。骨干是在集体中起带头、表率作用的人,骨干班主任是班主任群体中能力、职业素养表现优异,在班级教学管理中起到中坚力量的群体。“胜任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其基于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把胜任力定义为在特定岗位、环境及文化氛围中成绩优良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它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具体到班主任胜任力,一般将其定义为: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区别于大多数班主任笼统特征的、个体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等。
2.1 明确培训目标。从培训反馈情况来看,骨干班主任都有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工作年限也较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知识结构单一、狭窄,教育理论欠缺等,严重影响班主任水平的提升。他们的班级管理方式更侧重于过往的经验积累,现代管理理论应用不足,即使他们在实际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往往因缺乏总结能力与相关的教育理论,或者缺乏学术研究、交流能力等,使得这种经验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难以得到有效推广。所以,亟需对他们采取有效培训措施,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理论水平。骨干班主任的最终培训目标是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与教改奠定基础。
2.2 优化培训路径。
(1)课程体系。根据班主任培训的相关理论,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班级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训练、班主任科学工作方法研究等。为兼顾学员的实践操作与教育理论构建的双重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当包括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等模块,并且在每个模块的培训中应当嵌入多个不同组合的主题,体现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等特点,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骨干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及班级管理理念的创新,又有利于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班主任工作的规范,提高他们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师生心理健康及独立展开教育理论研究的能力。
(2)培训模式。在骨干班主任的培训模式上,既要结合教学实际,使之具备可操作性,又要设法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反思自身的教学管理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方式:
第一,案例评析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重点突出案例评析,以真实发生的教学案例为范例,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调整的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难点问题,把案例背后的教育理论与启示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培训班学员既能掌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与先进理念,又可借鉴典型案例,提高自身处理班级工作的能力。
第二,讲授理论知识与训练专业技能相结合。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家校联动、关注特殊学生、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等主题培训,使学员系统、科学地学习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增强其专业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水平。
第三,短期集训与后续跟踪相结合。在保障集中培训效果的前提下,科学安排、精心设计,采取与学员所在工作单位进行定期跟踪指导的方式,根据学员培训后的工作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
(3)培训管理。为确保培训效果,加强培训的规范化管理,除严肃考勤纪律、制定考评制度外,还要建立学员学习情况档案,具体包括培训内容、学员学习体会与反思、个案梳理、培训总结、对培训活动的建议等。通过对学员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记录,能够全方位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与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实效。
一是突出培训理念。包括培训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培训的组织和管理等,都要体现出创新性、务实性、针对性的培训理念。
二是创新学习模式。鼓励学员大胆创新、独立思考。提倡他们采取新型学习模式,包括课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技能训练、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等。
三是答疑解惑。因骨干班主任已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故应当针对他们工作中的困惑,结合其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学员需要改进课程培训体系,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设计培训内容,使学员带着问题来,也能带着方法走。
总之,有效提高骨干班主任的培训效果,要求我们以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明确培训目标,优化培训路径,在实践中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不断提升骨干班主任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实现培训教育目标,从而推动小学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