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标 陈振祯 邱秀娟
(福建省闽清一中 福建 闽清 350800)
为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科研意识和水平,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将加强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现根据省市关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教师校本研训实施方案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论述了教育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
校本研训工作以习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努力探索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促进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实验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校本研训工作要以解决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师资保障。
校本研训是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辅助方式,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需要,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立足本职、本岗、本校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其指导原则是:(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新课程实验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研修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5)开放性原则: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组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寻求先进地区师资援助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
校本培训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这一目标,以提高研训质量为核心,促使高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进得到同步提高。
3.1 师德培训。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学习书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师生沟通的艺术》等。
3.2 新课程培训。新课程培训主要包括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1)通识培训在省、市、区培训机构组织集中培训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主要内容是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以及高中新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等,从而整体认识高中新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创新点、难点,增强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2)学科教师研训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主要内容是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专题培训等,组织教师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习和掌握所教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实施建议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的方法,使教师从课程改革中理解各学习领域的教育意义,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为教师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新教材提供指导。专题培训,是根据高中新课程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特别是选修模块的要求,组织教师就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等专题进行研修,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变革,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学校要在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书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走进新课程》、《聚焦新课程》、《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教学案例》、《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教育新理念》、《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课件制作系统操作快速入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程》、《教师学科基本功》等。
3.3 教育科研能力研训。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研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逐步增强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书目:《教育科研专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及教育实验》、《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文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中学理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等。
3.4 管理理论和能力研训。通过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年段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人本管理、校本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习书目:《素质教育与教育创新》、《教育政策法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等。
学校根据课程实验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采取不同形式的研训方式。其基本形式主要有:
4.1 自主学习:教师自学,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
4.2 专题讲座:以新课程实验为重点,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4.3 小组研讨:以教研组、集备组为单位,定期交流个人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4.4 教学观摩:本校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5 名师指导:聘请本校、外校、外地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4.6 课题研究:学校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确定课题。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
4.7 参观考察:组织教师到先行新课程实验地区考察学习,进行教学交流,学习新课程实验的实施策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为教师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新教材提供指导。
4.8 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
学校将与省市区教研部门等密切联系,形成推动新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研训的工作网络。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自主学习研讨相结合,骨干培训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研训形式,实现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程培训”的目标。
本周期校本研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和掌握所教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实施策略等。在09年秋季开学前完成普通高中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培训任务。
第二阶段:在普通高中起始年级教师中开展新课程实验和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写出学科新课程实验教学总结和教学案例(不少于两堂课的教案、说课案、课后自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非起始年级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检查验收。(1)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对学习和反思、教学科研实践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对培训成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推动校本研训工作的深入开展。(2)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师结合新课程实验和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交科研论文或研究成果,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本人教育教学特色,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
6.1 加强对校本研训工作的领导。学校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合理安排。依托校内教科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和教师需求这个中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
6.2 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制。校本研训实行“三级两线一体”的管理体制,“三级”即省、市区、校三级;“两线”学校组织、教师自主学习;“一体”即以学校为主体。学校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研训规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对培训质量、培训效益进行督导评估;教科研业务机构具体发挥主体作用,搞好培训项目的集中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学校组织学术、教学水平高的高级教师、教研组长、省市级学科骨干教师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校本研训指导。
6.3 落实校本培训经费。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按照有关规定,学校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不得低于本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教师培训经费要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教师外出培训,应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配备教学设施,逐步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
6.4 实行激励机制,推进校本培训健康发展。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有效方式,将其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探索和建立校本研训评价制度,实行校本研训与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优评模“三挂钩”制度,实行教师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价方式。
高考改革、新课改、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等正在推动中学学科教学的创新,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了课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教育的普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新形势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融合创新,提升学科教学水平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正成为学校与老师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为了提升本校各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共同探讨中学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丰富教学工具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能力与成绩,2018——2019学年闽清一中教科室高一高二年级的老师101人次开设56个课题的校本教研项目。高中三个年级的老师们开设了3个有关心理学的课程研究,很受学生家长欢迎,一学年来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现在终于顺利完成。老师们通过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建立信息化、持续化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学研修化、研修教学化”的教师常态化研修有效机制;聚焦重难点问题解决,双学双进,促进各学科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和培训能力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梯队上水平,这是校本总体研修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师生共同做了一些课堂内外的研究和探讨活动,我们已经在校内进行多次课例观摩课,并希望通过课例课堂观摩,突破学科教学瓶颈,打破传统式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充满趣味性,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高中生正处在思想活跃时期,教材、课本过分的条条框框,会让学生失去想象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探究(inquiry)、反思(reflection)、行动(action)、合作(collaboration)、变革(change)、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改进实践(improving practice)。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研修,发扬学科团队、跨学科团队精神,把我们的学科教学用教学设计和课件梳理成一个系统,这样整个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发扬光大地使用,教与学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家利用团队的力量,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做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