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华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学 湖南 冷水江 417500)
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其所表现的鲜明历史教学特征,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承载着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价值观念,让他们对史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历史事迹能够进行探讨,这就需要老师在改善教学方式的时候,需要做到多方面兼顾。因此,这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高中历史这门学科在着重人文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求其历史性和实用性的价值。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的构建,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导致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与接受能力,对历史事件缺乏自身的见解与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带领学生以客观的思维进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背景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法两种方法作为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过程中,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指明自主学习的思路,依照背景分析的方式,对战争与条约的签订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并将这个方法运用到其他战争的背景分析中,这一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形成一套清晰的历史分析思维。
在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课本知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提升、改善。老师在实际的具体教学工作里面,能够通过具体的创新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活泼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悉心指引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教师更加有必要引导学生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的事件与我们生活中的热点事件用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分析。
背景分析法与过程解析法是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比较常用且有效的办法。比如,在老师讲解《鸦片战争》这个章节的时候,老师就需要提前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使小组的成员对鸦片战争的政治、历史、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最好是学生可以自主地从课文的内容中寻找到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和间接原因。然后,联系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到这段历史。而且意识到英国发起的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伤害,这就需要学生可以自己结合实际情况理解这段历史,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最后就可以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学需要使用创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因为学生对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越高,就会使课堂的活力越强。所以,教师要想创新、提高历史课堂活力,就需要每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与活力,从而使学生积极探索学习,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与方向开始重点投放到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培养上。因此,教师也当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应试思维改变为更具实际意义的探究和认知型的思维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对教材的讲解与阐述是主要的授课手段,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语言信息接受以及理解记忆,这是一种按照背书、解题、考试的流程机械化运作的模式,这种模式缺乏互动,没有将历史学科中的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生的认知框架中构建起来。学生只是简单的作为灌输知识的容器,学科本身的意义也没有得到展现,和新高考的改革方向不相符合。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整重心,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有效的改良,使学习倾向得到充分的逆转,以一种正常化、正规化的视角来看待历史知识,做到辨史、辨思、辨实,这样在有助于学生的价值观成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态度,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高考,更应该着眼于思想上的构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向的调整,做好取舍工作,背书、做题等能力要尽量削弱,理解、认知、应用这些利于学生精神成长的方面要加强。
核心素养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历史事件,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