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玲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福建 安溪 362400)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近年的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不但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而且强调学科素养的能力考查。所谓“一口不可能吃成一个胖子”,培养学科素养的能力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这就要求一线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慢慢引导、训练,笔者结合岳麓版必修二《新航路开辟》谈谈学科素养该具体落实到平时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以求达到抛钻引玉的作用。
认识的逻辑应遵循从史实到史识的认知原则,以逻辑推理的方式再现历史是整体把握历史的关键。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属于历史认识,历史认识的得出是建立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所以,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先讲述第二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再探究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最后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带来了什么影响。
图表史料形象直观,能有效体现时空意识,往往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在此,笔者充分利用图表,训练学生从图表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2.1 导入这一环节,首先多媒体出示15世纪和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地图发生了什么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引起。这样,让学生对新航路引起的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个初步印象。
2.2 在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过程中,通过演示动态地图,然后再动手填写表格,手眼合用,加深印象。教师归纳“一个目标、两个国家、两条航线、四个人物”。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5个问题:(1)新航路的开辟为什么会在15.16世纪?(2)为什么是这四个人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身上具备了什么共同的品质呢?(3)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最先支持的国家?(4)为什么他们的目标是亚洲?(5)欧洲之前没有到达亚洲的航线吗?为什么需要另辟新路?
这些问题探究,把新航路的开辟放到特定的时空里来思考,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第一子目“东方的诱惑”寻找答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2.3 在探究新航路“新”在哪里的这一问题,出示“旧航路”路线,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一大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垄断了东西商贸之路,迫使欧洲国家急于渴望开辟直接抵达东方的新径。
2.4 强调学生观察教材图片,发现秘密。学生非常积极,发现了十字架、多桅帆船、黄金、武器、不同肤色和着装的两类人。通过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背景,认识到史料的丰富多样。
立德树人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只有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避免空洞的说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本人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移情”,并理解内化,产生情感共鸣。
3.1 在讲述新航路开辟史实时,事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创设情景:大海给你什么感觉?如果有一艘帆船,你敢不敢驾驶出行?如果你是哥伦布船队的一名水手,回国后,请你向别人描述你们路上所碰到的困难。通过情景创设,让他们体会到15世纪航海家们的勇敢与自信。之后,笔者出示两则材料: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
达·伽马船队,出发时170人,生还者54人;哥伦布船队,出发时87人,生还40人;麦哲伦船队,出发时260人,生还者18人;麦哲伦本人也命丧途中。
通过这些资料印证了航海家们路途中的危险,又能帮助学生感受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的可贵精神。正是这种探索精神,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路途是艰辛的,前途是光明的,航海家们因此收获了大量的黄金、香料等许多商品。最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会碰到各种困难,可是只要坚信自己,制定目标,不惧困难,脚踏实地,成功就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咫尺”。
3.2 罗盘针在航海中的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高了技术条件。而罗盘针在中国却用来看风水,搞封建迷信。一来学生容易联想到中国的落后,正确认识本民族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为中华的富强而奋斗的决心和责任心;二来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不同人的使用下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为班级创造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落实好核心素养,需要一线老师尽量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每一课的教授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手段,提高丰富资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