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平
(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镇柳明小学 广西 横县 5303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的学习需要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思维目标。即我们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观念与方式方法落后等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严重不足,为此我们开展了问题解决视角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以此来培养农村小学生提出、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农村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极大提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从数学的多重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教学中合理开发与利用有关问题中所隐藏的信息数据,采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与分析所处的周围环境所含有的各种信息,并有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在对学生观察与发现问题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为学生高效的解决问题做铺垫。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小学生呈现主题图,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读图,然后分小组相互间探讨自己主题图所发现的信息以及感想,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同学们通过图都能得出了科学考察队出发的时间是3月7日,原计划返回来的日期是7月31日,而实际是7月26日返回。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通过这些信息中还隐藏了哪些有效的信息呢?同学经过思考回答:可以知道本次考察总共用了多长时间。教师引导:我们大家一起来算一算如何?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有的学生提出了通过星期数计算,有的则提出可以用每个月份的天数总和计算。总而言之,在这样的情境下,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加强信息相互间的关联度,将我们的问题演变为所学的数学问题,进而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论何时都是课堂教育教学的重点所在。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将其有效的应用到数学课堂实践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结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学生数学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利用数学感知创建数学思维,把握数学各知识内容的关联,进而掌握有效的数学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堂课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制作一个直观的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其次引导小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分组讨论以及实践操作。有的组提出用数格子的方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有的学生指出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解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由此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等,通过这些讨论分析以及实践,最终学生找到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规律,即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通过这一讨论过程我们发现,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感性认知的培养,在课堂中积极的为学生创建各种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的加强对各种数学问题解决方式方法的掌握。
认知学方面的理论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立足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所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以在问题解决视角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创建有现实相符的、富有乐趣的以及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情境,将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认知水平有机结合,有条不紊的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关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这一堂课探究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合理的课堂活动情境。教师首先在一个大量杯中盛满5L水放入玻璃缸中,然后把不规则的物理慢慢的放进量杯中并且完全浸没,学生能够非常清晰看到量杯中水增加了1L,从而加深了对空间被物体占据的理解。随后拿出不规则物体,发现量杯水又恢复了原样5L。通过反复这样的实践,学生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量杯中多出的水的体积是一样的,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情境的创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实现了直观到抽象的认识,数学问题的解决也变得的心应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的认识到在问题解决视角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巨大的帮助,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