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第六中学 山西 山阴 036900)
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门课程,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习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规律。语言学习中,参与并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兴趣对语言学习成果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或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长时间繁琐的单词记忆、词组记忆中消磨殆尽。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更重要是保持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的终生学习。笔者通过几轮教学实践,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初一的学生从毫无升学压力的小学走来上课喜欢叽叽喳喳,在老师后面学舌,可到了初二突然间不愿开口,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认为英语的学习很枯燥,渐渐地他们开始对英语望而却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心理年龄增加对学科的兴趣开始出现分化,而且日趋明显,有调查表明,95%的中学生能明确表示自己“最喜欢的一门课”与“最不喜欢的一门课”。中学生最喜欢数学的占32.5%,最不喜欢外语的占29.5%,当然,这个结果不是绝对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英语学科有着它的特殊性,尤其到了初中以后升学压力摆在了老师和家长面前,学生不得不从小学由说为主写为辅转向听说读写并重。学生在完全中文的大环境里记忆英语单词、词组确实要有能力、毅力和定力。这样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难度比其它学科来得更大一些。我们都知道影响学生学科兴趣有诸多因素,有的受家长影响,有的受同学影响等等,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是否对该门学科产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采取冷漠态度,他们就会自暴自弃,保持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就无从谈起。因此,首先从关心他们着手,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识地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有哪些具体困难,使他们感到老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在交往中,尽可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把英语学习搞上去的信心;让他们发现自己外语学习的优势,从而产生更大的兴趣。
2.1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进入初中的学生其实具备了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了使他们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教学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并辅助以手势、动作、表情等,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老师的意图,在日复一日的反复训练中使学生逐渐达到听懂记牢的水平。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听懂很多的课堂用语,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奠定了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对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中国学生学英语最不利的条件就是缺少用英语交际的情景。初二的学生的年龄尚小,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较差,他们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的直观性,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就有其特殊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多采用看图、听录音等方法,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听、说;采用仿说、歌曲等,设法在学生面前描绘出一幅幅画面,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这样,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创设英语学习情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活泼多样的操练形式,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本来是枯燥乏味的语言训练,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学习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如初中年级作文大赛等等。比赛结束后学生学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如果我们每星期都能搞一次这样的活动,即帮助学生消化课本的内容又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我相信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学英语不一定拘泥于学校这个范围,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来培养他们学英语和应用英语的习惯,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周围的许多建筑物都有中文和英文名称、许多公共标识也英文字样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后留心搜集一下然后来学校参加评比,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热情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初中是学生分化很严重的一个时期,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保持学生学英语兴趣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