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亚碧 唐必林 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
素养是体现一个人品格、行为与能力的重要形式,也是他人分析、评价一个人的重要依据。而体育素养则指个人在经过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教学后,表现出在体育知识、技能上的明显增长,并可实现品格、习惯、运动、性格及情感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1]。但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主观及客观因素影响了核心素养的渗透和教育作用,需要教师积极探寻有效的管理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运动习惯与运动能力,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但就目前来看,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考学压力大,为顺利考进自己心仪的大学,其通常会利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知识的学习,而甚少关注自己的体质健康,也很少去进行体育锻炼。而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身体,也就无法保证顺利的学习。对此,必须通过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来改善这一情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其将运动作为一种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帮助其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
较其它教育阶段来讲,高中课业知识无论从数量方面还是难度方面,均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再加上高考压力与频繁的考试,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经常出现疲惫与厌倦心理。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使学生的负面情绪得以有效宣泄,从而缓解其的学习压力,最终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与文化课教学活动中,提升其综合能力[2]。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实现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这一要求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体育的魅力与乐趣。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并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具备更好的体育品德与运动能力。并为尽快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对教学观念进行及时的转变,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观看一些欧洲杯与世界杯的比赛视频,再经过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一场比赛,要求必须按照正规的比赛规则来进行。对于一些喜爱足球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与压力的放松;而对于一些对足球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通过开展比赛活动,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感受集体的力量。此外开展必要的竞赛活动还能让学生感知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从而锻炼其意志力,有利于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传统体育教学多是采取教师先口述、后亲身示范的模式进行,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倾听者与模仿者,但若是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就会引发学生的厌烦感与疲劳感,进而失去课堂积极性[3]。对此,教师应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轮番应用,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相应的德育知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两人三足”这一游戏时,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法,将自己比作一个深陷泥潭的兔子,站在终点不动,而学生则是自己的同伴,鼓励学生在“两人三足”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来解救老师。通过开展这一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做到互相关爱,还能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体育课程的设置大多是建立在实际应用基础上的,因此我国习惯将体育项目分为水上、武术、田径、球类等。但就我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学校的资金不足,设备水平也受到了限制,因此高中体育课一般以田径类为主,球类则为辅助项目。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增设自选体育课程,包括跆拳道、舞蹈、瑜伽等[4]。让学生依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而在兴趣的动力下实现对体育教育的良好吸收。并且大学有许多体育课程均是以选修的形式存在,通过在高中阶段增设自选体育课程,还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为其以后的体育学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深切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增设自选体育课程等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并实现德育知识的有效渗透,最终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