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与“必定”对比考察

2019-11-26 20:27张凯倩
文学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陈述句语料语气

张凯倩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必然”和“必定”是一组近义词,两者意义相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例如: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社会发展运动中必然与其它社会现象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自己多方面的功能。(当代CWACAEB0001)

(1a)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社会发展运动中必定与其它社会现象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自己多方面的功能。

(2)在这个过程中,它必定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的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放弃自身的一些特点。(当代CWACALT0049)

(2a)在这个过程中,它必然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的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放弃自身的一些特点。

我们发现,上两例中的“必然”、“必定”可以相互替换使用,并且替换后语义没有变化。但在实际使用中二者的用法使用不完全相同,有时不可以互换。例如:

(3)躲向隐蔽的地方是老鼠在受惊时的必然习性,但是他们四个人却不像,因为他们只是进去躲了一下,立刻又出来了。(古龙《圆月弯刀》)

*(3a)躲向隐蔽的地方是老鼠在受惊时的必定习性,但是他们四个人却不像,因为他们只是进去躲了一下,立刻又出来了。

(4)白发和红颜对照,芳华与迟暮结缘,是人人都有的悲感,不必定要多愁多病的身,倾国倾城的貌,方才配心痛神驰眼中落泪。(俞平伯《重过西园码头》)

*(4a)白发和红颜对照,芳华与迟暮结缘,是人人都有的悲感,不必然要多愁多病的身,倾国倾城的貌,方才配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由此可知,“必然”和“必定”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关于“必然”和“必定”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潘汜津(2006)、叶明慧(2016)、周泽龙(2012)、孙怡(2014)等。其中,潘汜津(2006)从“必然”范畴入手,以语义为侧重点,以已然和未然、主观叙述和客观判断等区别性特征为着眼点,对该范畴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副词“一定”、“肯定”、“必定”、“势必”进行对比分析。叶明慧(2016)以语义韵相关理论为指导对语料库中大量语料数据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必”、“必定”、“必然”和“势必”这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必”类语气副词。叶文独特的研究视角,也启发了笔者的研究,但文章缺乏对“必然”、“必定”的具体对比考察,周泽龙(2012)亦是如此。周文主要从四大方面对必然类副词展开研究,分别是必然类语气副词的范围与鉴定、位置与分布考察、与其他词语的同现与连用以及功能与表达,以此揭示必然类语气副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些使用规律。孙怡(2014)选取“必”、“必定”、“一定”这三个同义副词,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针对蒙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积极意义。副词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吕叔湘1979),对副词的分类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张谊生(2000)将汉语的副词分为三个大类:描摹性副词、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必然”与“必定”属于评注性副词,表示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确定不移的主观评价或态度。

纵观以上研究,语气副词“必然”与“必定”在具体详细的对比考察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着重对“必然”、“必定”的对比考察,从语法、语义、语用三大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辞书。

二.“必然”与“必定”的共同点

“必定”与语气副词“必然”存在着共同点,我们将从语法、语用、语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2.1 语法方面

2.1.1 句法位置

“必然”、“必定”作为语气副词都能够作状语,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形成“主语+“必然”/“必定”+谓语”的格式,这是“必然”“必定”在句中最常规的分布,这也是整个副词系统的语法特征,主语后往往也可以停顿,主语一般都是体词性的,有名词、代词、也有“的”字短语等。例如:

(5)芊芊惊呼了一声,立即了解到,若鸿必然深深受挫了,她就担忧得心慌意乱起来。(琼瑶《水云间》)

(6)中国的期货市场刚刚起步,她已经而且必然地会走一些弯路。(《1994年报刊精选》)

(7)林仙儿道:“依我看,这两人绝不会是走江湖,说大书的,必定另有图谋。”(古龙《小李飞刀》)

(8)只要它们以种子或以世代增长,它们的自然趋势必定是按几何级数增长,即以倍增的方式增长(《人口原理》)

“必然”、“必定”后的谓语成分,形式丰富。包括单个动词或形容词、动补短语、动宾短语、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兼语短语等。例如:

(9)左宗棠说,“你这几年想必一直在上海,李少荃的作为,必然深知;你倒拿我跟他比一比看。”(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10) 明大将徐达(1332-1385年)认为元军北上,太原必定空虚,于是率军直取太原。(《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1)不要期望男人跟你说对不起。男人的对不起,必然有下文。(张小娴《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

(12)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孙犁《风云初记》)

2.1.2 共现

在语言线性序列中,词与词的配合共现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通过我们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必然”与“必定”常与能愿动词“要”、“会”、“能”,判断词“是”,否定副词“不”、“没有”,雷同副词“也”等共现。且“必然”、“必定”在位置上可前可后,我们具体来看:

位置前:

(13)你婚姻实际上要维持下去,它必定要从激情转成一种温和的情感,它不见得是爱情减退。(电视《百家讲坛》)

(13a)你婚姻实际上要维持下去,它要从激情转成一种温和的情感,它不见得是爱情减退。

(14)我们预料,在十二个月或最多在十八个月中,主要的潜艇战必然会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风云紧急》)

(15)建筑师们就从门两边想办法。既然是一开间,两侧最边上必定是山墙。(邓友梅《四合院“入门儿”》)

此时,“必然”、“必定”与其他状语构成多层关系,如例(14)中“必然”修饰“会发生”表示一种肯定语气,构成多层状语。

位置后:

(16)而且在长期的交往中,您也必然会受到为人大度者潜移默化的影响。(《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17)反检查制度派则认为,性幻想和性行为并不必定反应在性活动范畴之外的态度和行为中。(李银河《女性主义》)

(18)一方面我认为这些书大体上是工具书,并不必然值得一般人在阅读上做一个追寻,可是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所为经营的书都太偏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蔡康永《今天不读书》)

能愿动词一般表示客观地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例(13)和例(14)“必然/必定”与能愿动词“要”、“会”连用,表达了说话人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一种确定性推测。如例(14)就表示说话人对未来(以说话人的说话时间为起点)潜在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推断,相比只用能愿动词“要”、“会”等的句子(如例13a),确定的语气要更强烈。“必然/必定”+判断词“是”属于“副词+是”的最早形式,具有谓词性(张谊生2004),往往表示对某一种存在或发展的肯定性判断。例(15)表示说话人对开间两侧的存在事物的确定性判断。例(17)、例(18)中“必然/必定”与否定词“不”连用。否定词表示对命题的否定判断,语气强烈,与“必然/必定”连用后语气有所弱减,表现说话人委婉说话方式。从例(18)我们就了解到说话人对此类书的一个阅读建议,没有全然否定,留有余地,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有益于沟通。

2.1.3 句类分布

根据语气句子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通过我们对语料的考察,“必然”与“必定”常分布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类型尚未见:

(19)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老舍《四世同堂》)[肯定性陈述句]

(20)可是那都因为他没有结婚,他若是有个太太招呼着他,他必定不能再那么邋遢了。(老舍《四世同堂》)[否定性陈述句]

(21)由教育部这样的政府机构来评,其结果必定公正、为所有人接受吗?(当代CWACCEB0133)[疑问句]

(22)一是中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的时期,工业化是否必然带来大众文化及大众史学呢?(当代CWACAHM0032)[疑问句]

(23)疯大爷,娘子一骂你,就必定给你买好吃的来!四嫂唉,娘子可真有本事!(老舍《龙须沟》)[感叹句]

(24)“到什么时候,这不能具体判定,但是它们必然要被革命的人民打倒消灭!”(刘流《烈火金刚》)[感叹句]

“必然”与“必定”带有确定不移的判断性语气,与陈述句“陈述事实”的语气吻合度最高,所以最常用于陈述句,表示对命题的确定不移的判断,当然,有肯定性的判断,也有否定性的判断。疑问句具体又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等。周泽龙(2012)提到必然类语气副词在是非问句中的作用,认为“一定”、“必定”等语气副词在句中使其疑大于信,如例(21)明显表现否定倾向,表现出说话人对“结果公正、为人接受的”可能性的怀疑。例(22)属于特指问句。主观性是感叹句的重要特点之一(杜道流2005),“必然”与“必定”作为语气副词都表示说话人对命题、事件的主观推测,所以当它们用于感叹句时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例(24)就表现了说话人对帝国主义终会被革命的人民打倒这一事件强烈的确定性情感。

2.2 语用方面

从句子的信息结构来看,句子信息可以分为新信息和旧信息。旧信息是已知信息,新信息是未知信息,我们在语言使用中要突出的新信息就是焦点信息,我们认为语气副词“必然”与“必定”可以用来突出焦点信息,例如:

(25)在他没能消灭文城的人们之前,只要他看见地上有个虫子,就必定把它踩死。

(26)在与自己的志趣相冲突的庸碌无为的生活中,作为一种姿态或是一种象征,必然会借助于一种恶习,因为与之相比恹恹生病更显得消极。

从上面两个例句我们可以发现,“必然”与“必定”都有强调的功能,如例(26)就使我们认识到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一个人必然的反映状态。

2.3 语义方面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0页)中是这样解释两个词语的: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必然:事理上确定不移的。可见,两者都有表示对命题的确定性判断语义,例如:

(27)由于哲学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当代CWACAPB0050)

(28)存在的意义必定在存在之外。(当代CWACAPJ0059)

例(27)中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是客观的;例(28)中存在的意义也是如此,两句中的“必定”都是表示对客观存在的事理的确定不移,都可以替换成“必然”,而且替换后语义不发生变化。

《汉语近义词典》指出:“必然”、“必定”都表示确定不移,限于指较正式或较抽象的事物时可互换。所举例句如下:

(29)创业必然要冒风险。

(30)胜利必然属于意志坚强的人。

上两例的“必然”都可以替换成“必定”。

三.“必然”与“必定”的差异

“必然”与“必定”同样存在差异,我们具体来看:

3.1 语法方面

在现代汉语中,“必然”一词除副词的用法外,还可用作名词、形容词,因此,“必然”在句中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以及状语,例如:

(31)十年来从我性情上的必然,所加于她的各种挫折,任何情形下,还都不会将她那个出自内心代表真诚的微笑夺去。(沈从文《绿魇》)[作主语]

(32)地方一切会在他们努力下慢慢改变过来的。青年之觉醒是必然的。(沈从文《沅水上游几个县份》)[作谓语]

(33)或者,如果一所小学的消失是一种必然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重新把这已经涣散的村庄精神再凝聚起来?(梁鸿《中国在梁庄》)[作宾语]

(34)他抽了抽鼻子,挤了挤眼,大咀一张,两只胳膊一展,伸了个懒腰,这是他每抽一会大烟后的一个必然动作,接着又躺下嘟嘟地抽起来。(李晓明《平原枪声》)[作定语]

“必定”一般只作副词使用,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上文用例)。

在我们搜集的语料中我们还发现,“必然”可与“性”构成词“必然性”。“必定”则不可以。例如:

(35)私人保镖业的出现,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保安力量日益要求强化的结果,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36)换句话说,其爆发带有着不可抗拒的必然性。但是,究竟爆发在何时、何地,由何个导火线来引爆,却是往往带有偶然性。

“必然性”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必然”、“必然性”一般使用于客观上确定不移会发生的事件中,而“偶然”、“偶然性”与其相反,如例(36),历史上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但爆发的地点却是偶然的。“必然”与“偶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比使用,不仅有益理解,也加深印象。

3.2 语用方面

“必然”与“必定”在语用方面的差异我们将从语体和语用频率上来比较。通过我们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必然”与“必定”都是既可以用在口头语体中,也可以用在书面语体中。但有明显的使用频率上的差别。其中在所搜索到的21220条“必然”语料中,在报刊这一项“必然”有14687条,约占总数的69.2%;在含有“必定”的5277条语料中,报刊项仅有1980条,约占总数的37.5%。我们再比较“电视电影”、“相声小品”、“网络”等以口头交流为主,口语性较强的几项时,我们发现,带有“必然”例仅占21.7%,而“必定”例占53.8%。所以我们认为,在语体与语频方面,“必然”较多的应用于书面语体,“必定”较多的应用于口头语体。

3.3 语义方面

3.3.1 词语解释

“必然”与“必定”在语义方面除了相似之处还有很大的差异。必定:表示意志的坚决。必然: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举例来看:

(37)这没有什么奇怪,正和内地的经济集中上海一样,是必然的。但偶尔也有例外。(阿英《城隍庙的书市》)

(38)你已判定我是迷误的,所以我誓必在大地上以罪恶诱惑他们,我必定要使他们一同迷误。(《古兰经》)

例(37)表示经济发展集中在一个城市已是客观规律。例(38)表现“我”的意志坚决。

3.3.2 主观语义轻重

沈家煊(2001)提到语言中副词能够用来表达情感,带有主观义。“必然”与“必定”作为语气副词时虽然都表示确定不移,但“必然”侧重事理上的确定不移,“必定”侧重主观上认为确定不移。也就是说“必定”的主观义要高于“必然”,我们举例来看:

(39)丁公子如此急急地赶路,必然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这种热闹岂可放过?(古龙《圆月弯刀》)

(40)那“酒鬼”笑了笑,道:“别着急,我算定了你今天的买卖必定特别好。”(古龙《小李飞刀》)

(41)后来社会上出现了传销,我想,发明传销之人必定深谙“帕金森定律”。(陆步轩《屠夫看世界》)

我们发现,在例(39)中,“丁公子急急地赶路”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说话人做出推断的理据;而例(40)、例(41)都是表示说话人主观上的推断,句中常出现表示心理活动的词,如“算定”、“我想”等。

四.结语

“必然”与“必定”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我们立足于共时平面,对“必然”、“必定”进行了语法、语用以及语义方面的对比考察。在语法方面,“必然”与“必定”都能够作状语,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前;都能够与能愿动词、判断词、否定副词等共现;常用于陈述性语句中表示肯定性判断。但“必然”除状语用法外,还有名词性、形容词性性质,形成“必然性”等固定用词。在语用方面,二者都有突出焦点信息的功用,“必然”常用于书面体,“必定”常用于口语体。在语义方面我们可以概括为:必然[+确定不移][+规律][-坚决];必定[+确定不移][-规律][+坚决]。

猜你喜欢
陈述句语料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语气不对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中考英语陈述句和疑问句专项强化训练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