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福州路小学 刘 茜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良好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适合学生学情的目标,要求认识1600字,会写800字,并提倡“多认少写”,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更加要求我们低年级老师在识字教学中“讲方法、用策略、求效率”,要努力运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生识字,就意味着音、形、义三个因素之间联系的形成。以往我们总会通过“读字音、数笔画、说结构、记部件、联词语,多抄写”这一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也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但却割裂了汉字音、形、义的统一,识字过程枯燥乏味。如果教学中我们能用上“六书”,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深入浅出地剖析汉字的造字特点,引导学生“以形索义,由义记形”,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那么不仅能使学生从枯燥的机械式记忆和繁重的重复抄写中解放出来,还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别样的识字乐趣。所以在学习汉字时,追溯汉字起源是个不错的方法。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大多数古文字已经抽象化、符号化,但是仍然有一些保留着文字的本意。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古文字,让学生有趣地认识汉字,牢牢地记住字形。
例如教学“日、月、山、火、田、石”等这类象形字时,我先出示古文字让学生们猜一猜这些图画都是什么意思?学生在想象中大都能猜到。再让学生把古文字和现代文字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择。学生对照着两种文字,就会仔细认真地对比字形,认真分析。有了这种主动发现、自主探究、对比巩固的过程,那些抽象的符号在学生的脑海中幻化成美丽的画面,学生就轻松地感受到中国古文字的奇妙之处,识字兴趣盎然,快快乐乐地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是不是总有一些字,无论我们怎样强调其笔画、部件、结构等特点,学生依然不断出错呢?即便我们用了编顺口溜、编儿歌、猜字谜等多种方法,也没能真正改变学生流于浅层的识字效果,我想那是因为我们脱离了汉字最根本的文化内涵,所以才会经常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
例如“游”字,总有学生把右下部分的“子”写成“攵”,如果我们为学生讲讲“游”的古文字呢?“游”字本为象形字,它的甲骨文是,左边是一杆大旗,右下部是一个人,像人执着一杆旗。金文是,加上了“水”,表示旌旗之飘动像水流之行。引导学生观察了这两个古文字,学生就明白了,游的本义就是“人执旗子”,也就牢牢记住了右下部分是“子” 而不是“攵”。 这种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习生字的方法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追溯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本义,不仅可以牢牢地记住字形,还可以更好地区分形近字。例如“即”与“既”,音不同,形有异,义也不一样。可是这两个词常见用错,有该用“既”的用了“即”,也有该用“即”的用了“既”。
两个汉字虽字形相近,意思却截然不同,通过分析古文字,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其中的不同,深入地理解两个汉字的意思。可见,当我们追寻着古人的足迹,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神奇的文字画时,我们也在为学生展示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一种感受中华文字之美、语言之美,文化之美的美妙体验。
“形声”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结构模式,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转转盘”“部首变化小魔术”等多种形式进行形声字的比较归类。
例如,“泡、炮、饱、苞”都是形声字,带有相同的部件“包”。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得出规律:“形声字声旁表字音,形旁表字义。”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包”的字,拓宽识字面。识字是为了更好地阅读,最后我再根据本课学习的形声字,编出一首语境歌,让学生自己填上带有部件“包”的形声字,扎扎实实地做到识字为阅读服务。
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如果我们能遵循汉字的造字规律,采取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讲求策略,定能让学生既在兴趣盎然中学会生字,又掌握了识字方法,还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真正享受到语文所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