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婧 吴 辉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多次入选中学教材。不论是上个世纪的统编教材还是教材改革后的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等,亦或是最新统编教材都入选了本篇课文,可见《济南的冬天》在教材中的重要性。
在设计《济南的冬天》微课时,首先要构思微课教学的“问题点”。实际上,这篇文章非常“耐讲”,教学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比如:朗读。单元提示“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1];可以分析课文优美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能唤起你对事物的细微感觉。阅读的时候,注意体会”;可以从内容分析入手设点,“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通过哪些景物表现出来”;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体会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入手,分析济南在作者眼中为何是个“理想的境界”。
针对七年级的学情,最终将微课设计的点确定为“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与“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七年级的同学对于修辞手法虽有接触,但理解与运用并不熟练。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春》中,已经细致地学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拟人”并没有重点学习。因此,将“比喻、拟人”作为微课设计的点,既贴合学情,又涉及重点。探讨“老舍对济南的喜爱”,则是在修辞讲完之后再做的引申设计,老舍之所以语带温情,正因为他对济南的喜爱。在课上梳理这样的脉络:修辞——为什么用修辞——表达什么情感,既符合逻辑,又能补充背景知识,增进学生的理解。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寒冷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变得十分温暖,为了带领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温情特点,我选取两个片段,带领学生从老舍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二者的使用特点,进行一方面的理解,引入老舍的个人经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提示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要注意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1.品味老舍笔下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使用的独特之处。2.感受老舍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选段文句中修辞兼用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一)诗句导入
同学们,冬天在大家的印象之中是什么样的呢?可能是郑板桥说的:“雪晴云淡日光寒”,是寒冷的;也可能是韩愈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他将白雪拟人化,说那白雪啊,似乎是嫌春天的脚步太慢,姗姗来迟,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又将白雪比作飞落的花瓣一样穿过庭院的枝桠,十分形象动人。比喻和拟人是一种形象化的修辞手法,利于描绘事物特征,抒发感情,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初步感知文本,了解了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那老舍又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文本析读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师: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段文字,朗读时要注意少用高调,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注意思考问题:这段话写了什么,是如何描写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在朗读、听读文本时,会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体会文本描绘的景象。在朗读时明确阅读问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明确:作者把济南比作摇篮里的小婴儿,体现出济南城的可爱,作者对济南的喜爱,把小山比作小摇篮,写出小山的小巧秀丽,又将小山拟人化,“安静不动地低声说”,表现出小山带给作者温暖依靠的感觉,作者对小山的默默深情蕴含其中。
师:那大家对“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句话有疑问吗?
在无疑中生疑,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可以引入修辞兼用的手法,帮助学生理解。
明确:小山会放会说是拟人,但它不是一般的拟人,而是特定——慈善的母亲,作者在暗中用母亲的动作赋予了小山具体的形象,听到它们安静不懂低声地说,如同听到伫立摇篮旁边的母亲低唱着摇篮曲一般。在运用拟人手法中暗含着比喻的修辞手法。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师: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补充一下这两句话:老舍把比作;把拟为。
明确:老舍把青松上的一点白雪比作白花,把顶着白雪的青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将草色与雪色相间的山景比作带水波纹的花衣,用拟人的手法写小山穿上美丽的衣服。
师:“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么谁会穿上花衣,有更美的肌肤?
明确:有名家点评说老舍把小山比作了少女,不仅可以穿美丽的花衣,而且有更美的肌肤,风儿吹来,好像美丽的少女衣服飘动起来,十分灵动活泼。在这里作者又一次在拟人手法中暗含比喻手法。多巧妙啊。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句子,大家要在课下仔细研读。
(三)体会感情
1.喻体特点
师:作者为何赋予小山母亲、看护妇、小女孩这种女性形象?对于景物刻画和写作者情感体验有何作用?
明确:母亲带给人温暖,看护妇对人无微不至,小女孩活泼可爱。作者在济南体会到温情的特点,这些喻体与该特点是吻合的,寄托出老舍对宁静适宜生活的渴望。老舍在刻画景物的时候,也在其中蕴含着自己的情谊。
2.探究缘由
师:那济南的冬天真的是温情的吗?
出示材料:有人问:“济南的冬天不冷吗?和老舍写的一样吗?”事实上 :“济南的冬天外面很冷,特别干,风吹脸上特别疼!”“济南冬季的平均气温约为1、2度,极端低温甚至达到零下十几度!”
师:如果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你又如何理解老舍在文本中刻画的温情这一特点呢?
出示材料:设若你的幻想之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济南之秋》
带领学生分析几个喻体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引入作者生平介绍,能够使同学们理解老舍对济南的深情。
明确:老舍在济南得到精神的寄托,可以游玩“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城,满足他游山玩水的乐趣;济南又和老舍的品性很像,老舍在北京出生,有浓厚的平民情节,此时的北京已是遗城,而济南是传统时代延续的城市,听相声,评书,唱大戏,看杂技,生活丰富多彩,对于刚归国的他而言,画面太熟悉,有许多可以唤起他情感世界的东西。他很开心,所见之物由心出发,自然笼罩着温情之味。
(四)课后作业
1.请你找出《济南之秋》进行阅读,比较两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使用及作者所表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2.请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事物,运用一些你熟悉的修辞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微课教学效果很好,既使学生明白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修辞兼用的写作特点,又使学生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我在教学时设计提问:“这段文字(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说说这些句子的妙处吗?”在设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一段时,我提问:“这段文字写了什么,是如何描写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在分析完修辞,体会动词妙用之后,引入到第三个环节“老舍对济南的喜爱”。从我分析修辞的两段文字中,找出小山及雪景的三个喻体(母亲、看护妇、少女)进行设计,这三个喻体的特征是她们都会带给人温暖、安适的感觉,与老舍笔下的“温晴的济南的冬天”特征、老舍温情的性格相吻合。接着带领同学们了解老舍与济南的故事,理解他对济南的深情,以及他在写文章时使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这样便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加充实,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可以为他们日后学习打下基础。
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的前提是,老师是喜欢这一文章的,对文章有自己的思考,不是为了教而教,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文本,提高技能的。另外,如果我在让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时,不是用下载好的音乐,而是自己吹笛子进行配乐,那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我们追求探究延伸,那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处理好语文基础知识与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之间的关系呢?语文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怎么处理呢?我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