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识分子的语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9-11-26 11:31
写作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堂大学语文知识分子

高 玉

我是学中文的,也许是“职业病”,我对古代、现代、当代知识分子的语文水平非常感兴趣,也注意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人的语文问题,特别是对当下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非常关注。我的判断,中国古代,全民语文水平不高,但知识分子的语文水平却非常高,原因在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的方式,中国古代经济不发达,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大部分人不能上学读书,或者上学时间很短,所以民众普遍语文水平很低,他们的表达和言说主要是日常层面的,而知识分子一生学习的基本上都是语文,或者可以称之为“广义的语文”,所以,语文水平自然是高。

现代时期,中国的知识谱系已经由传统的“四部”转变为现代的“七科”,但读书人从小仍然要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并且这种学习贯穿他们的一生。中国于清末开始设立新式学堂,分为“蒙学堂”“小学堂”“中学堂”以及“大学堂”四级,其中“小学堂”和“中学堂”又分为“初级”“高级”两个阶段。“蒙学堂”基本上是语文学习,包括读经、读史、习字、修身等;“小学堂”以语文为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百熙主持编定的《钦定小学堂章程》,规定小学的课程共8种:修身、读经、作文、习字、史学、舆地、算学、体操,①张百熙:《钦定小学堂章程》,《张百熙集》,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83、96页。除了“算学”和“体操”以外,其它基本上都是语文的范畴。“中学堂”开始增加物理、化学、外语等,但语文仍然是“核心”课程,同年张百熙主持编定的《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的课程共12种:修身、读经、算学、词章、中外史学、中外舆地、外国文、图画、博物、物理、化学、体操,②张百熙:《钦定小学堂章程》,《张百熙集》,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83、96页。除了物理、化学、外语和体操以外,其它课程都是语文和“泛语文”。只有到了“大学”才开始“分科”,但不管是农、医、理、工还是法、商,都有语文的位置,历史、伦理、人文地理等是当时大学各“科”必修的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很强的“语文”性。当然,现代时期,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实用化,语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分量越来越轻,地位越来越低,但即使这样,现代时期的知识分子语文水平也是很高的,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语文教育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即他们大多数都接受了良好的语文教育。

历史进入“当代”之后,语文在教育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并且是越来越低,所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语文水平总体上呈下滑趋势。特别21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语文水平可以说跌到了谷底。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与高考“指挥棒”有关,长期以来,高考语文成绩与语文水平联系并不紧密,认真学语文和不认真学语文或者语文水平高与水平低从语文高考考试中很难反映出来。花很多时间阅读和写作,但考试却不见分数的明显进步,远不及学习数学、物理、外语等有效果。当今中学生从初中开始就不怎么认真学习学语文了,因为认真学和不认真学考试成绩一个样,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数理化、外语这些容易得分的科目上,很多人的高考语文还是小学打下的那点基础,因而如果小学语文没有学好,那么其语文水平终身都是糟糕的状况。几十年来,中学教育从初中开始就有各种补习班,或学校的(多为隐形)、或社会的,教育部门出台多种措施甚至法规予以禁止,但屡禁不止,根源当然在于高考的压力。补习多是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极少有补习语文的,相反,很多学校和老师还限制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认为读文学、读历史浪费时间,耽误学业。这种高考功利主义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语文水平,从根本上说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素养。中国语文从来没有如当今一样陷入深沉的危机之中,上世纪50、60年代语文伴随着整个教育开始沦陷,但相比较还是有地位的,当时有要求不学数理化的,要求不学外语的,但还没有人要求不学语文。80年代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观念,但那时也不否定语文。当今,语文实际上处于边缘的地位,沦为可有可无的地步,远不及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的地位,恐怕仅比历史略好些,不学语文不再是观念和看法而是变成了事实。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大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差得让人难以置信,不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比如一逗到底。“的”“地”“得”三字不分。语句不通,关键是还不知道哪里不通,为什么不通。一级常用字都写错,大量的用词不准,词不达意。文章没有逻辑,没有层次,主题不清楚,或者根本就没有围绕主题进行写作。不会分段落,不会分章节。逻辑学的确不是小学、中学的课程,但其实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学习“讲逻辑”,而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训练就是逻辑思维训练,中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层面的千篇一律地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讲解句子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讲逻辑;写作层面的所谓“条理清晰”“表达准确”“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等,其实就是在讲逻辑。所以,现在大学生各种写作不讲逻辑,不能简单地怪罪大学不重视“逻辑”课,其实根源在中小学语文。

当今中国知识分子语文水平不高其表现是全方位的。首先在写字上,目前的“习字”教育本质上是跟老师的粉笔字学写钢笔字,书写的范本则是课本上的印刷体,主要是楷体、宋体以及黑体,写出来的是自创的行书甚至草书。楷体、宋体的毛笔原字及原理是什么样的,其笔画是如何形成的,完全不知道。中国古代有很多优美的行书或草书,当今中小学却没有进行专门知识性学习,更不要说实践层面上的模仿书写了。所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手书普遍非常难看,很多名人也附庸风雅地“题字”“题词”,但只能用“丑陋”形容,和现代知识分子相比相形见绌,其根源同样在于从小的语文教育。中国古代、现代知识分子,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们很多都称得上是书法家,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写字训练,可以说有“童子功”,一手优美的字,出手就给人以儒雅的感觉。其次在阅读上,当代语文教育中文言文的比例非常小,所以当代知识分子基本上不能读古文,更不要说古文写作,比如诗词写作,这是古代、现代知识分子生活中最重要的风雅方式。当代语文主要是阅读现代文,也是用现代文写作,完全放弃了传统的“四书”“五经”,这放弃的不仅是语言方式,更重要的是放弃传统思想文化,在这一意义上,当代知识分子在语文水平和文化品格上完全不能和古代、现代知识分子相提并论。第三是在写作上,当代知识分子很少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作家和中文专业的知识分子略好一些,但和现代那一代知识分子比,相差太远,表现为:不精炼,品位不高,表达不准确,语法错误,现代“八股文”(即毛泽东所说的“党八股”),没有情怀等。这当然不完全是语文的问题,但却与语文有极大的关系。

高级官员和著名大学校长频频读错字或者不识字已经引起社会热议,这被看作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语文水平欠佳的铁的证据。但事实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读错字,或者不识某字,这再正常不过了,汉字目前超过8万个,即使专业人士也不敢保证都认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读错字。对于读错字和不识某字,要做具体的分析,按照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滇”属于“一级字”(共3 500个)①参见《通用规范汉字表》,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年版。“鹄”“瓠”“黉”等也参考此书。,是最常用字,即小学生就应该掌握的字,云南某高官把“滇”读作“镇”,如果不是看花了眼的话,说明小学语文都没有学好。“鹄”为“二级字”(共3 000个),大致相当于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字,北京某著名大学校长把“鹄”读作“皓”,说明中学语文还有所欠缺。“瓠”(音hù)也为“二级字”,北京某著名大学校长不识,同样说明他中学语文不好。“黉”(音hóng)为“三级字”(共1605个),为中学语文中比较偏僻的字,不认识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黉门”为学校的古称,南方某著名大学校长把“黉”读作“黄”,说明其中学语文水平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

读写错别字或者不识字,这在语文水平中还是极表面的,或者说是浅层次的,而深层的则是语文背后的文化。我一直认为,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是有目标和层次区分的,小学语文的重点是识字,中学语文的重点是文章阅读、理解和写作,大学语文的重点则是语文背后的文化。读错别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后的语文习惯,比如好的习惯是有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这应该是小学语文培养的习惯,现在有手机查字变得非常方便,但当代知识分子多没有这一良好的习惯,这才真正反映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语文素养低下。

表面上的东西大家都看到了,但深层的即隐形的文化性欠缺则是大家所忽略的。很多人认为,语文学习到中学毕业就基本上完成了,用不着再学习了。的确,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正常的高中语文水平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的阅读和写作的需要,但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我认为中学语文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文科知识分子还是理工科知识分子,思想文化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国民有国民素质,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之素质,国民素质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实力包括思想文化水平,而知识分子的素质则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高度,也决定科技的高度。我们看到,不管是历史上还是近现代,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伟大的人文情怀,都具有深刻的思想,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质不高,可以做一个科技工作者,但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全面而深厚的文化素养,不仅有助于丰富科学家的人生,涵养科学家的性情,对他们的科学研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自然科学研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实就是比思想文化,瓶颈不再是科学而是思想文化,能否取得更大的突破,达到更高的境界,往往不取决于科学研究本身,而是取决于科学家的思想文化修养,取决于个人的人格与品位、人生态度、对个人和民族国家的认识与追求等。人文科学研究更是这样,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是否能够有更大的突破,往往不取决于专业知识和水平,而取决于文史哲思想的深度与厚度,取决于人生之境界,取决于于情怀与胸怀,一个专注于名利的人其学问的天花板是有限度的,只有胸怀无限宽广学问才能无限宽广。而思想文化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语文的范畴。专业学习是有限度的,只有语文学习是无止境的。

上世纪50、60年代不重视语文教育,其后果现在已经清晰地显示出来,80年代不重视语文教育,后果正在慢慢地显示出来,而最近10多年对语文的轻视,恐怕二十年之后才会看到恶果。所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语文水平低下的状况应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更悲观的是,放眼当今的大学教育,我认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语文水平整体还在下滑。今天的大学实事上没有语文教育,《大学语文》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是徒有虚名。当今的绝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还是沿袭中学语文的思路,还是在“字”“词”“句”“章”的层面上做文章,而不是强调文化教育。当今的大学生在思想文化上的无知有时达到惊人的地步,这种无知暂时还没有什么后果,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年青”的特征。

但在学习上的严重后果则已经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写作能力很差,特别是在文科领域。大学学习虽然专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表达和写作,差别只是量的不同以及程度上的不同。文科一般来说写作多一些,也复杂一些,而理工科写作相对少些,也相对简单一些。写作包括读书体会、论文、发言稿、借条、书信等,不客气地说,当今大学生包括研究生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多数都不合格。很多老师指导学生论文,其实根本就不是指导专业问题,而是指导语文问题,包括标点符号,错别字,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结构框架不合理,条理不清晰,中心不明确,等等。文科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语文好的学生,不管人文科学专业,还社会科学专业,学习都比较轻松,“事半功倍”,相反,则是“事倍功半”。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语文好的学生,老师指导起来相对轻松,语文不好的学生,老师指导起来则要费事多了。

如何解决当今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差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进而提高表达能力,也即在阅读中学会写作。书籍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道理书中都有,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需要通过阅读者去领悟。所有的写作,不管文字上的,逻辑上的,还是结构框架上,书中都有,只要用心去体会,一定可以学习到。阅读以外无它,没有捷径可走。

写作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想文化的问题。文学写作以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性感受和思考等作为前提,学术论文写作以及日常应用写作却不是这样的,它具有一定的语文技术性,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作为基础,而思想与文化本质上不属于专业,属于语文,主要属于大学语文。对于学文学的人来说,历史和哲学不属于专业,而属于语文;对于历史专业的人来说,文学不属于专业,而属于大学语文。在这个意义上,大学语文不等于中文,虽然中文专业在语文上有更多的优势。同样是在这一意义上,中文专业也需要学习大学语文,而且有更高的要求,对于中文专业来说,大学语文主要是历史、哲学、教育、伦理、地理等。

与专业学习不一样,大学语文需要终身学习。所以把《大学语文》教材学好并不是真正学好了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观念,即思想文化对于一个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大学语文》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并在阅读中提高文化素质,这才是“大学语文”的本质。我始终认为“大学语文”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当然也没有那么有趣,不是电视节目,更不是游戏,而是文化和素养的训练,对于有的人来说很枯燥,但对于有志于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和非专业素质的人来说,对于勤于思考的人来说,却能够带来不可替代的身心愉快,并且终身受益,从而极大地充实人生。

猜你喜欢
学堂大学语文知识分子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