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局限与突破

2019-11-26 10:50王洪才
大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型通识试验

王洪才

最近几天都在看同学们的调研感悟心得,发现同学们的感受与我的感受基本一致,我觉得心里非常感动,因为他们是用心去感受的,不是一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感受。他们实际地了解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状况,虽然其中有些人仍然带着理想的眼光来审视,但确实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感觉是正确的,但有些时候感觉是有偏差的。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仍然过分理想,同时也有点本位主义,即主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没有从全面的或综合的角度看问题,也即他们没有考虑到办学者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说,这才是学生视角的实质,唯有如此,他们才更能够代表学生的利益,才能更多地为学生说话,才能把真实感受说出来,当然这种真实自然就带有“片面深刻”的印记。

总体而言,地方高校进行拔尖创新人才试验是有益的,他们在基本方向的把握上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做法上却是值得进一步雕琢的,以后完善的过程将是漫长的。

一、地方高校可否进行拔尖创新人才试验

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挑战人们固有的概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地方高校进行这样的尝试有点好高骛远。出现这种认识的关键就在于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解刻板化了,即认为只有在基础理论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属于拔尖创新的范围。如果就此而言,研究型大学当然更具有条件,因为生源素质好,研究条件好,教师水平高,特别是学术氛围好,这些都是地方高校所不具备的。如果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作为一个类型而作为一个层次看待的话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也即每一种类型高校都可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地方高校当然可以,它所培养的是应用型的拔尖创新人才,高职院校也可以,它培养的是技能类的拔尖创新人才。因为应用型的人才也有拔尖的,而且也有创造性非常强的,从而可以做出创造性的贡献。技能类人才当然也是如此,许多技术能手就是在一线成长起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故我们需要摆脱刻板的眼光来看待地方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问题。

问题也恰恰在于这一点。如果地方高校刻意地模仿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的路径,而没有创新举措,则本身就证明是一个谬误。地方高校的优势在于与地方发展需求的紧密接触,更理解地方发展需要,从而能够紧密地结合地方需要来培养出一批创新型人才来。这批人才显然是勇于在实践领域创新的人才,善于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所以,如何来衡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就是一个关键,目前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的困惑也在于此,即很容易用考研率、出国率来衡量,这实际上是走到了研究型大学试验的老路上。因为即使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这未必就是一个可靠的衡量指标,那么地方高校以此作为衡量指标就是以讹传讹了。

二、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

地方高校也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如果教学环节抓不住,则培养质量是无法期待的。地方高校把握了人才培养的一些基本点:小班化教学、导师制、本科科研、通识教育,通过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来实现自我的卓越,由此也提出了“三自主”理念,即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创造。可以说,“三自主”理念是比较先进的,问题是能否真正落实。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是靠自己,靠自己努力,靠自己探索,靠自己学习,这个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所以“自主学习”是根本。但要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能够自主管理,如果一个人行为是被动的,那么他就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自然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学习,从而自主学习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自主管理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如果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可能就是试验的关键环节。“自主创造”是结果,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结果,这个结果应该表现在他们的科研潜力上,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与教师及同学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思想上,当然如果能够有什么创新发现自然就更为突出了,但对于本科生而言不应有过高的期待,除非是让学生在长期参与一流的科研团队工作之后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否则不能以此作为考察重点。

小班化教学是一个比较容易做到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比较明显的,即增加师生互动机会,也为同学之间互动创设机会,但更主要的目的在于鼓励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创设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环境。这个改革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其前提是教师已经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熏陶,能够自觉地把这种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中。这种教师一般对自我具有较高的要求,即不再满足于教学工作量的完成,而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即希望实现培养卓越人才的梦想,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追求,从而在内心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反感的,是希望有一个开展创新教学的环境的,而新的教学氛围创设就满足了他们的追求,进而他们能够迸发出教学改革的热情来。为了进行教学改革试验,他们也乐意作为学生的导师,因为这样可以更多地接触学生,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且他们会将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欢迎学生参加到自己的科研团队,让学生切身体验科研探索的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并掌握科研的诀窍与旨趣。从课程设计上来讲,课程选择不可过专,必须具有相当的广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知识可以融会贯通,从而使知识活学活用。为此,通识教育绝不是一些拼凑式课程,而是具有紧密联系的课程,是人才健康茁壮成长的基础。

地方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中,已经自觉地把“三自主”作为教学改革理念,采用了小班化教学、导师制培养、吸引学生参与科研并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所以这些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需要完善之处

尽管他们在基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不代表他们在实践中的所有策略都没有偏差,特别是他们在试验条件控制上是可以得心应手的。首先,他们还没有能力让每位教师做到自觉地开展创新教学,主动地放弃灌输式教学的习惯,也无力来养成教师把培养卓越人才当成自身的理想价值追求,因为这些都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经历使然,外部力量作用是相对有限的;其次,他们在教学工作量的认定上还无法做到教师心理上的平衡,使他们觉得在小班上课与大班上课具有同样的工作量认定。必须承认,有的教师不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而是满足于作为一般的职业人的追求,在此情形下,适度物质刺激或激励是必须的,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显然,试验方无法控制这个条件;再次,导师制的实践难度最大,因为要选择具有责任心的教师非常难,如果一个人急于求成,希望尽快出科研成果,就不耐烦来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培养新手上,针对缺乏知识积累和科研素质的本科生尤其如此。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教师自身不是科研方面的行家里手,要把学生很快地带动起来,调动他们参与科研的热情是多么地不容易。因此,导师制的实践难度在于选拔出真正适合的教师,如果缺乏充分的选择余地就更不可想象了;最后,对于通识教育的进行不可能想当然地进行,如果不明白通识教育的内在旨趣,就不可能设计好通识课程。固然,增强学生的一些见闻是好的,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一切枉然了。因此国外的经验是通识教育是在充分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的,而非强制性推行,因为这样就违背了教育主体性原则,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压抑,事实上也是对“三自主”理念的背叛。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或满堂灌的课堂仍然占据主流,小班教学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导师制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通识教育的强制性比较明显,这些都使得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试验停留在表层。当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衡量试验的成功与否,目前国内普遍没有好的办法,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办法,即通过考研率、出国率来测量,这个测量手段就很容易使试验走向考研辅导班的路径上来,这样的话不仅会与研究型大学的路径趋同,而且背离了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特别是没有凸显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的优势。

四、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

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关键是做出特色,形成标志,具有自己独立的追求。为此,必须从地方高校自身优势上下功夫。地方高校有何优势?首先就是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感受比较急迫,这是研究型大学所不能的。在此,可能存在一种偏见,即地方领导人往往把眼睛盯着研究型大学,而不关注本地的高校,好像高校领导人在此无能为力,事实不然,地方高校领导人首先就在于转变地方行政官员的观念,认识到本地高校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的优势和巨大潜力,能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如果没有建立这样的信任关系,或地方高校盲目攀比研究型大学,那自然就无法取信于人。其次,地方高校的学术重心在于应用,不仅指应用型教学,也指应用型研究,也即无需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而这一点正是研究型大学的长处,地方高校无需在此处与研究型大学进行竞争。认识到这一点,地方高校就要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认真念好“应用学术”这一经。那么,在人才培养上必须突出应用型特色,显然考研不是主渠道,进行实践创新才是主渠道。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学生具有应用研究能力,他们的学术潜能就已经表现出来,也可以在升学的通道上畅通无阻的。再次,地方高校必须基于学生的潜质。地方高校要获得非常优势的生源不太可能,必须针对自身的生源特点来培养,否则就是拔苗助长。从实际情况看,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对应用知识感兴趣,这正是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进行的基础。最后,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功在于能够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师团队,这些教师以应用研究作为自己追求,乐于培养学生,热心于教学改革试验,如果有了这批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就一定成功。但问题是学校的评价制度是否有利于这些教师的成长,试验点可否拥有这样的评价权,如果有则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否则一切都很难预料。这说明,教师团队仍然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因素。

很欣喜地看到,地方高校在试验中能够给教师以宽松的条件,允许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这一点已经吸引了一批教师自愿加入到改革试验中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改革的曙光所在。

猜你喜欢
研究型通识试验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CS95
i6
驭胜S330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