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青
民众对政治参与的文学表达主要借助于时政谣谚中的谶谣来实现,时政谣谚是民意诉求的最佳表达方式。谶谣,是指谶与谣的结合。谶是指对未来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被视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说文解字》说:“谶,验也。”谣,则是民众宣泄情绪、参与政治、制造和传播舆论的一种载体。《汉书·五行志》载:“上号令不顺民心……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 童谣,相传是荧惑星之精降于地,变为童子所为,是神谕的象征。谶谣把谶的预言性、隐秘性和谣的通俗性、流行性结合起来。时政谣谚中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方式主要有编撰谶谣、传播舆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等四种。
谶谣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形式,充分利用了汉字语言符号独特的表意结构特点,运用谐音、双关、比兴、借代、拆字、对偶、反语、通假等手法,融合阴阳五行及生肖,向社会传播制作者的目的,向人们预言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等。这类谶谣的编撰主要运用拆字、双关、借代、五行生肖等表现手法。
拆字,又称“测字”、“破字”、“相字”等,是指对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并作出解说,以卜决吉凶。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权臣董卓把持朝政,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讨伐。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①这首童谣是为诅咒董卓而编造的。“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千里草”和“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暗示董卓以臣凌君;“青青”指爆发,暗示董卓暴盛当权;“不得生”暗指旋即破亡。南朝齐萧道成称帝前,有童谣预言“萧”姓将称帝:“草中肃,九五相追逐。”②这是荀伯玉为萧道成称帝编撰的。“草中肃”即“萧”字;“九五”本易卦名,《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来,人们把“九五”作为帝王的代称。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从构成条件看,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类。梁代末年,有童谣预言陈王朝被隋所灭:“可怜巴马子,一日行千里。不见马上郎,但见黄尘起。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③“马上郎”指王僧辩;“黄尘”指陈霸先,“尘”谐“陈”;僧辩曾乘巴马以击侯景,因此“马上郎”指王僧辩;江东谓羖羊角为“皂荚”,隋氏姓杨,羊谐杨。这首童谣以谐音双关暗示陈霸先在血污中建立的陈终将为隋文帝杨坚所灭。隋炀帝杨广弟杨谅,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出任并州总管,暗生异心,起兵谋反。时并州有童谣云:“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作天子。”④杨谅,幼字“阿客”,“量”与“谅”音谐,年龄最小,自以为应验谣言,并坚定起兵谋叛的野心,结果轻信谣言丢送了性命。
借代,也叫“换名”,是指不直接说某人、事、物,而是用跟它有某种关系的另一种名称来代替。谶谣的隐语借代手法主要有以人的姓氏、字号、小名、出生地、身体特征、爵位、宅第等暗示或喻指人事。王莽末年,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隗嚣,出身陇右大族,起兵于天水,欲为天子,时天水有童谣云:“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吴门”,冀郭北门名;“缇群”,山名。蹇人,借代指隗嚣,他自小跛足。这首童谣讥讽隗嚣梦想做天子,并预示他称帝失败。又如北魏宣武、孝明年间,有一首童谣预示北魏孝武帝拓跋元修将被丞相宇文泰杀死:“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啮断索。”⑤宇文泰,时人称他黑獭。黑獭,一名焦梨狗子,其状似狐而非狐,似狢而非狢。索谓“索发”,宋、齐时称北魏为“索头虏”,因其辫发的缘故。“啮断索”即咬断头。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闰十二月,拓跋元修被宇文泰毒死。
谶谣常以阴阳五行与生肖来预决吉凶、告人政事。中国古代认为:阴阳五行,是指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作用下产生,由木、火、土、金、水为最基本构成元素。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汉族民间运用阴阳五行与生肖来纪日、卜卦、记事、风水、术数等。北齐文宣帝高洋登基后,民间有预言他在位年限的童谣:“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⑥文宣帝高洋,午年生,故曰“马子”;“三台”,石季龙旧居,季龙从父石勒曾署魏郡太守,镇守邺之三台,故有此语。“三千六百日”即十年,文宣帝在位十年。皆应验此童谣。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有童谣预言唐懿宗李漼病逝:“咸通癸巳,出无所之,蛇去马来,道路稍开,头无片瓦,地有残灰。”⑦巳,蛇;午,马。咸通十四年岁在癸巳,俗称蛇年,故童谣有“蛇去马来”。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巳在十二地支的第六位,故有“岁阴在巳”之说。
时政谣谚是传播社会舆论的一种载体。在社会变革或重大事件发生前,人们凭借种种迹象和预感对它进行预测,并以时政谣谚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信念。这些时政谣谚一旦流传开来,便成了民众关心政治、影响政治的一种间接手段和方法。
时政谣谚,有时是出于凝聚人心的一个口号,传达出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如:“何往矣,宗庙亡矣;亡日尚矣,归于何党矣。”⑧田单将攻狄,先是有童谣预言攻狄不下,田单惧,求教鲁仲连。鲁仲连援引田单攻克即墨时激发斗志的歌,告诫田单攻狄,首要的是鼓励士气,方能取胜。
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位国君楚王负刍为秦所灭,百姓哀之,为之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产生于反抗秦暴政的名言,意为楚虽只有几户人家,也能灭掉强大的秦国。力量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后凉时期,吕光曾徙西海郡人到西北诸郡,人民远离故土,思念不已。后有人借民谣互相煽动回归故里云:“朔马心何悲?念旧中心劳。燕雀何徘徊?意欲还故巢。”⑨这首童谣借朔马与燕雀表现人民思归之情。以燕、马尚且有情,人何以堪,情深意切。
时政谣谚还以预言、宣传、鼓动和告示为目的和手段,传达人们对政治事件、重要人物和政治倾向的看法与态度。西周末年,有一句著名的谶语,预言周王朝的灭亡与卖桑木弓箕木箭袋的人有关:“餍弧箕服,实亡周国。”这首童谣让周宣王恐惧,于是命人捕杀一对刚好卖此器的夫妇,这对夫妇在逃亡的路上救了被宫女扔掉的女婴,逃到了褒国,女婴就是后来褒国的美女褒姒。
很多出于政治目的进行牵强附会的预言性谣谚,不仅为改朝易代制造根据,也对推动政局发展和社会变革起到促进作用。这类谣谚表达了人们对时局发展的关注,反映了人们的政治倾向和意愿。
汉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有童谣预言吴主孙权将即帝位:“黄金车,斑兰耳,闿昌门,出天子。”⑩斑兰,同“斑烂”;闿,即“开”;昌门,即吴都西郭门,吴王夫差所建。这首童谣预言吴中当出天子。
西晋末年,有童谣预言东晋王朝建立:“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⑪公元316年,北汉攻陷长安,俘虏晋怀帝与其嗣君晋愍帝。此时,晋宗室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漾、汝南王司马祐、南顿王司马宗、彭城王司马释都南渡。公元317年,司马睿称帝,定都建康,始为东晋王朝晋元帝。童谣中“五马”即南渡五王,“一马化为龙”,预言晋元帝司马睿做皇帝。
南朝宋元嘉中,有谣预言钱唐出天子,于是在钱唐置戍军以防范。据“元嘉中谣言”云:“钱唐当出天子。”⑫后来,孝武帝刘骏在新亭寺的禅堂即位。由于“禅”与“钱”,音相近,故有此讹传。
北魏时期,魏地流传一首童谣预言拓跋氏政权被“盖吴”所灭。先是,虏中有谣言云:“灭虏者吴也。”⑬虏,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对北朝的蔑称。这首童谣预言说结束拓跋氏天下的是盖吴。拓跋焘闻吴反,恶其名,多次遣军讨伐。
隋炀帝嗣位,萧琮拜内史令,封为梁王。萧琮的宗族亲戚随其才能高下都被录用,民间遂有童谣云:“萧萧亦复起。”这则童谣反映和批评了外戚擅权,一人升迁之后,以致连疏远的亲属一个个都被任用了。唐贞观初年,有童谣预言武则天将为王,因为解谣者的误读,以致有人为此枉送了性命。据“女武王谣”云:“当有女武王者。”⑭李君羡因为小名“五娘子”,他的属县封地带有“武”字,因为这句谣言,断送了性命。
古谣谚有时成了预言、宣传和发动农民起义的口号。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关东一带大旱,农民被逼无奈,黄巢率领数千人起义,响应王仙芝。先是有童谣云:“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黄巢,曹州冤句人,本以贩盐为生。首句“金色蛤蟆”,隐喻黄巢;第二句是说以曹州为起点,掀起天下反唐的起义大旗。这首童谣在唤起农民推翻唐王朝的斗争中起到宣传鼓动作用。
元朝末年,由于对统治者的不满,人们多借助于自然界的特异现象,加以附会,号召人民推翻当朝统治者。有民谣云:“苇生成旗,民皆流离;苇生成枪,杀伐遭殃。”⑮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芦苇叶若旗帜,上尖叶聚粘如枪,于是民为此谣号召人民反抗。又云:“李生黄瓜,民皆无家。”民谣以李树结实如小黄瓜的异化现象,附会解释成灾难降临的预兆。以“民皆无家”的预感,表达将发生战乱。
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的起义者,暗地里凿了一具独眼石人,预埋在即将施工的河道上,在石人背上刻上“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当时有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首童谣利用石人鼓动群众参加起义。又有童谣云:“一阵黄风一阵沙,千里万里无人家。回头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马。”童谣中的“和尚”是指朱元璋,朱元璋曾当过和尚;“马”象征“马上民族”蒙古;“瞎马”,代指元朝廷气数已尽。此童谣表达了农民期盼推翻元朝统治的心情。
明代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先是当地有童谣云:“若要江西反,除非蚌生眼。”⑯据载,江西当地城中小儿喜欢贯穿蚌壳而套于手指上玩耍,官府屡禁不止,后果有“宸濠之乱”。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崇祯年间大量铸钱,其中一款背铸一奔马形,人称“跑马崇祯”。“跑马崇祯”出现后,民间遂有“一马乱天下”的谶语,“闯王”李自成的“闯”字含有“马”字,有人说“跑马崇祯”是李自成进京的预兆。还有人说“跑马崇祯”与马士英、阮大钺有关。南京童谣云:“一匹马,走天下。骑马谁,大耳儿。”童谣“一匹马”指马士英;“大耳儿”指阮大钺。这首童谣批评马士英、阮大钺专权误国,表达对明朝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古谣谚还根据已有的征兆和预感,预决重要的人物、事件的吉凶祸福,给人们以暗示或警醒。
战国时,田单将攻打翟国,去拜见鲁仲子。鲁仲子预言攻翟不下。田单上车拂袖而去,遂攻打翟国,三月而不克。据童谣云:“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⑰这首童谣分析了田单攻狄不下的原因,是因为将士缺乏为国死战的决心,惟有空伤悲而已。
三国吴孙亮主政时,诸葛恪遭诬谋反被杀,先是有童谣预言:“诸葛恪,何若若,芦苇单衣篾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指石子冈;“钩落”,校饰革带,世谓“钩落带”。诸葛恪被杀后,用苇席裹卷,竹篾缚束,投于荒郊石子冈,应验童谣所述。
西晋时,吴中童谣预言庾羲、王洽之死。无几庾羲、王洽相继亡:“宁食下湖荇,不食上湖莼。庾吴没命丧,复杀王领军。”荇,湖塘中的水草,嫩时可吃,故名荇菜;莼,多生于湖泊河流中,茎叶可作羹,味美,世有“莼羹鲈脍”的美名。此谣以荇、莼起兴,用庾羲、王洽都因做吴郡内史而丧命,说明吴郡的官做不得,宁愿吃下湖的荇,也不愿吃上湖的莼。
公元361年,晋穆帝司马聃去世后,晋哀帝司马丕即位,改号隆和,时有童谣云:“升平不满斗,隆和那得久。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走。”“岁复改兴宁,亦复无聊生。”升平(公元357—361年)为晋穆帝年号,仅五年。十升为斗,故童谣有“不满斗”之说。“隆和”次年,又改号“兴宁”,故有“隆和那得久”之说。恒公,指恒温,兴宁元年封为大将军,有纂位的野心。这两首童谣讽刺和批评晋哀帝的无能,一味地改变年号,于事无补。
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执政之初,有童谣预言苻坚失败:“阿坚连牵三十年,后若欲败时,当在江湖边。”公元357年,苻坚登帝位,改元永兴。公元383年,苻坚率兵伐晋,兵败于江淮之间的淝水,两事相距近三十年。又云:“河水清复清,苻坚死新城。”这首童谣预言苻坚的死。淝水之战后二年(公元385年),苻坚被姚苌所杀,死于新城。
南朝刘宋末年,荆州刺史沈攸之叛乱,雍州刺史张敬儿奉命征讨,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郎杀荆州儿。”这首童谣预言沈攸之兵败被杀。首句指张敬儿,襄阳隶属雍州。次句指沈攸之为张敬儿所杀。
北魏末年,尔朱氏掌权时洛阳城里有童谣预言尔朱氏衰败,以及尔朱彦伯和尔朱世隆被杀:“三月末,四月初,扬灰簸土觅真珠。”“头去项,脚根齐,驱上树,不须梯。”⑱永熙元年(公元532年)正月,高欢率军攻破邺城。闰三月,高欢率军在韩陵大战中大败尔朱,四月斩杀尔朱天光和尔朱度律,并尽杀尔朱世隆的同党。不久,尔朱彦伯和尔朱世隆被杀,悬首于树上,应验童谣所说。
北齐后主高纬,自立穆后以后,昏饮无度,不理朝政,有童谣云:“黄花势欲落,清觞满杯酌。”预言北齐王朝灭亡。穆后小字“黄花”,言黄花不久;昏饮无度,故云“清殇满杯酌”。北齐后期,和士开善于谄媚取宠,终为琅琊王高俨设计斩于南台,有童谣云:“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⑲这首童谣预言和士开的死期。武平二年(公元571年)七月三十日,和士开被斩。是岁,又有童谣云:“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⑳第一句预言和士开死于七月,“禾”谐“和”;第二句预言高俨死于九月,“糕”谐“高”;第三句为垫句,承上句;第四句预言赵彦琛任兖州刺史。
公元548年9月,南朝梁降将侯景起兵叛乱,史称“侯景之乱”。先是江陵有童谣预言:“苦竹町,市南有好井。荆州军,杀侯景。”㉑这首童谣预言侯景的结局。
唐初,高昌国与唐王朝交战,有童谣预言高昌国必败:“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这首童谣以形象化的日月化霜雪为喻,揭示了高昌国必败的结局。唐天宝十四年冬十一月,安禄山反唐,有童谣云:“旧来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边见契丹。”这首童谣预言安禄山反唐,说过去夸安禄山相貌奇特,今天真相毕露,原来是个面目狰狞的叛臣,等到五月,清水河边可以看到契丹兵的身影。
五代十国时,南楚君主马希广继位后,为其庶兄马希萼所杀。先是,长沙城中街道都种槐。至是,长沙城内外都种柳,无复槐。又城中居民夜间好织草鞋,有槌芒之声闻于郊野。俄而有童谣云:“湖南城郭好长街,竟栽柳树不栽槐。百姓奔窜无一事,只是搥芒织草鞋。”㉒这首童谣预言、批评马氏兄弟相残,殃及百姓受苦。槐者,怀也;不栽槐,盖兄弟不睦,以致亡国,失孔怀之义。草鞋者,远行所用,百姓远行奔窜之义也。马希萼即位后,不治国事,纵酒为乐,被其弟马希崇政变囚禁。马希崇自己继位后不久,南唐将领边镐领兵来伐。长沙有童谣云:“鞭打马,走不暇。”预言马希崇旋即兵败。未几,果为边镐所灭,皆如童谣所言。
宋代,宁宗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太子赵询死,宁宗无嗣。都城市井有歌云:“东君去后花无主。”东君,本谓春神,借指太子。公元1224年宁宗死,继位者是宋太祖次子赵德昭的十世孙宋理宗赵昀。
为了增加预言的神圣性、权威性和说服力,谶谣多借助于观天文、占星宿等以卜吉凶。
东汉末年,公孙瓒大败黄巾起义军后,雄威大振。为了使公孙瓒放弃远大谋略,袁绍让人为童谣,诱使公孙瓒轻信,童谣云:“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听此童谣后,把根据地从幽州迁往涿郡易京故城(今河北易县境内),以待时变。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攻瓒,瓒败被杀。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嗣位后,拜王沈为御史大夫、裴秀为尚书令、贾充为卫将军,有童谣云:“贾、裴、王,乱纪纲;王、裴、贾,济天下。”贾充、裴秀、王沈三人都先仕魏,后来又成为晋王朝的开国元勋。童谣“乱纲纪”、“济天下”,是指他们三人亡魏成晋。晋惠帝即位后,外戚杨骏与贾后争权,贾后召楚王司马玮杀杨骏。后来,贾后又借口司马玮图谋不轨,杀之。其时有童谣云:“二月末,三月初,荆笔杨板行诏书,宫中大马几作驴。”童谣前两句点明时间。第三句“荆笔”,指楚王用事;“杨板”,指杨骏专权;他们都能代行诏书。末句“宫中大马”,比喻晋惠帝,马为龙的代称,龙又是天子的象征;“几作驴”,暗示晋惠帝差一点成了别人役使的骑乘。
公元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建立后燕,传四世至慕容熙,后为慕容云所灭。有童谣云:“一束藳,两头然,秃头小儿来灭燕。”童谣“藳”字上有“艹”,下有“禾”,两头“然”谐“燃”,便成“高”字。慕容云,生父高拔,小字“秃头”。“秃头小儿来灭燕”,喻指慕容云将灭掉后燕。
南朝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齐明帝萧鸾死,太子宝卷继位,是为东昏侯。萧遥光、江祏、江祀、刘暄、徐孝嗣、萧坦之等六人辅政,时称“六贵”。有童谣云:“洋洋千里流,流翣东城头。乌马乌皮袴,三更相告诉。脚跛不得起,误杀老姥子。”㉓童谣“千里流”,指江祏;“东城”,指萧遥光;“跛脚”,亦指萧遥光,据载他生下来就是个跛子;“老姥子”,指徐孝嗣。萧宝卷即位不久,萧遥光与江祏、江祀兄弟、骁骑将军垣历生谋废东昏侯自立为帝,事泄,被杀。童谣一、二句说萧遥光勾结江祏谋反,结果江祏被杀;第三、四句说萧遥光在夜间发难,垣历生前来投奔;第五、六句说萧遥光趴在床下起不来,徐孝嗣也被误杀。
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病危,遗诏杨愔、高归彦、燕子献、郑子默辅政太子高殷。次年,北齐废帝高殷即位,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擅权。杨愔等议定二王为外州刺史。于是高湛矫诏诛杨愔等人。有童谣云:“白羊头尾秃,羖羊头生角。”“羊羊吃野草,不吃野草远我道,不远打尔脑。”“阿么姑祸也,道人姑夫死也。”这三首童谣均与杨愔之死有关。第一首影射杨愔被杀;第二首警告杨愔远走避祸,否则将被打碎脑袋;第三首说杨愔是道人(废帝高殷小名“道人”)的姑父,因而致死。
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韩擒受命平陈,江东有童谣云:“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擒本名擒兽,即童谣所说“黄斑”。韩擒平陈之际,乘坐青骢马,往返时节与童谣相应。至是方知歌词之意。这首童谣预言和记载了韩擒平陈时的骑乘,及其出发的地点和时间。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的起义军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唐王朝如同八月的青草,未经严霜便已枯,有童谣概括了这一历史现象:“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从采石(今安徽当涂)渡江,下洛阳,破潼关,直奔京师长安,唐僖宗李儇匆忙出逃成都,但仍向江东征兵镇压起义军。童谣“汉家天子”,暗指唐天子。
综之,作为反映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精辟见解和深刻思考的古谣谚,不仅是反映民俗事项、总结经验、表达心声、传播信息和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参与政治和表达诉求的重要手段,在古代社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285页。
②㉓ 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572、382页。
③㉑ 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1、2017页。
④⑤⑥ 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73、174、262 页。
⑦ 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20页。
⑧⑰ 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67、556页。
⑨⑪ 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060、157页。
⑩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34页。
⑫⑬ 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6、2339页。
⑭ 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524页。
⑮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01页。
⑯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页。
⑱ 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666页。
⑲⑳ 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38、638页。
㉒ 陶岳:《五代史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