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豪华
美术,是一种可视性艺术,是以一定的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小学美术是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美术影响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绘本又称图画书,集绘画与文字为一体,便于学生理解作品内容,提高认知和审美水平的活动,它能帮助学生扩大眼界,丰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绘本是孩子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兼审美与认知为一体,是最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那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该如何将绘本教学融于美术教学之中,让孩子通过欣赏绘本、了解绘本、创造绘本、阅读绘本,提高审美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每一本绘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特别是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线条的勾勒,无不围绕文字内容,将文字内涵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降低了阅读难度,便于阅读者用形象记忆理解与记住绘本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色彩新明,形象有趣的形象,能给人愉悦感受,进而产生阅读与欣赏的兴趣,绘本中美好的形象与未知的新生事物,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绘本中画面蕴含的礼仪教育、卫生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也让孩子提高了认知水平,获得性收到教育。比如在绘本《小黄和小蓝》中,小黄与小蓝从颜色、形状上的渗透,揭示简单的三原色与配色原理,让学生在感受色彩变化的同时,喜爱上小黄与小蓝的活泼可爱,感受到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友情。
在美术欣赏后的创作环节,有的孩子模仿《小黄与小蓝》创作出了《小红与小黄》的故事,孩子们学着绘本的表现方式,用简单的点、面表现故事内容,提高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绘本中蕴含着自然美、情感美与艺术美,美的形象给学生开阔了视野,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感受真善美,思想上受到启迪,行动上找到榜样,体现出绘本强大的审美教育作用。同时,绘本中美的现象是孩子们模仿创作的榜样,他们会在创作中提炼精髓,化为己用。
比如在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整篇绘本都是用明亮的黄色、土黄色、橙色,烘托气氛,用线描画手法表现狐狸与母鸡的特征,粗细不同的线条与色彩共同构建了华美的图案,这是这本绘本中最出彩的部分。在表现母鸡萝丝和狐狸的特征时,用民族风绣花似的花纹来表现动物,房子、草堆、风车、钉耙等物体,用螺旋线、波浪线、弹簧线来表现,这些生动活泼的线条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整篇绘本不仅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更是优秀的线描画教材,它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让孩子们在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受到美术熏陶。孩子们在欣赏绘本中,不知不觉走进了线条的世界。
美术欣赏是为了更好的创造。在小学美术线描画《校园一角》中,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将绘本中接触到的螺旋线、弹簧线、波浪线巧妙表现大树、操场、花圃,使得整个画面线条丰富,具有美感。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枯燥线描画的技能训练,转化为美术活动,孩子们积极的创作,体验线描画的乐趣。在活动的最后,有的孩子还模仿《母鸡萝丝去散步》用明亮的黄色渲染画面,使得美术作品《校园一角》充满生机勃勃。
绘本中有许多表现人物心情的感叹号、疑问号,和渲染情境的波浪线、夸张的粗线,表现情境的颜色,这些无声的语言带给孩子们启示,美术作品需要表达,需要渲染,需要用多种方法来表现物体特征,方法不重要,达到目的就行。
怎样将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绘制成册,便于人们阅读呢,教师给孩子们选择了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狼来了》,请孩子们用自己的绘画技能技巧,展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特征。孩子们先进行商讨,确定至少需要几幅画面能说明问题,接着大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展其长。有的用记号笔与油画棒的方法,表现出一幅幅画面,有的用线描画加淡淡的背景渲染,有的用民族画技法展现故事内容,有的用水粉画表现故事中的山山水水,还有的孩子将剪纸与添画完美组合,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画面的层次感,更让大家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情感共鸣是艺术的成功的表现形式之一。绘本用艺术的形式展现故事内容,用最直观方式表现故事蕴含的情感,那流泪的画面、含笑不语的表情,绘本用丰富的线条,不同的色彩共同营造了视觉盛宴,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孩子们的多方式创造与表达,给自己带来成功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
总之,在小学美术活动中,教师将绘本融入美术教学,能极大丰富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学生们在绘本中感悟生活,感悟创造,体验创作的乐趣。绘本用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给学生展现美术创作的魅力,激发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