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丽
笔者在常规的教学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有的教师只注重对模块某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要么对Let’s talk和Let’s read板块进行精心设计,而其他板块则一带而过,草草了事;要么忽略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衔接,几个课时之间毫无关联可言,没有单元整体感。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将以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3 My school一模块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模块整体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3 的主题是谈论“My school”,为了更适合实际的教学,笔者对整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散和重组,以主题引领,以话题为实施,根据内容整合的TCLLU的原则,进行了内容整合,提炼了核心语言,把单元教材内容转换为单元学习内容。做到单元主题My school与分课时话题的总分与侧重:从第一课时Classrooms in our school,第二课时Places in our school,到第三课时My favourite place in our school,到第四课时的A visit to our school,再到后面两个课时话提延伸与拓展,分课时话题紧扣单元主题My school。分课时的话题之间做到了相互关联,以主题引领,以话题为实施,以任务为驱动,为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准备。在教学时紧扣单元话题,实现了板块与板块、课时与课时之间的无痕链接,充分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英语教学逐步从关注能力向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转变。单元整体设计立足于单元整体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亦能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繁琐、零碎的知识内化为整体认知结构,综合发展核心素养。
在整个模块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语言思维培养为目的,在实施学习策略指导的同时特别关注“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教学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如在第一课时的数字学习时,笔者设计了“Read and think”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带有思考性和理解性的语言活动中去猜测和操练数字,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培养孩子的逻辑推断能力;又如在第二课时,笔者设计了“Read and guess”的活动让孩子通过文字信息里挖掘关键词来猜测学校场所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又如在本课时的输出环节时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学校场所,以及完善介绍学校场所的“Mind map”,帮助学生梳理语言脉络,同时在语言输出的时候还关注到语言的分层递进,利用“Mind map”帮学生搭建好“脚手架”。利用这种可视性强的图式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视觉感官,还培养了孩子的信息梳理能力。
在整个单元模块设计中,笔者都比较注重关注语言活动中语境的创设。在整个单元模块设计中,做到以语境为依托,在语言活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创设语境落实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并在语境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在一个个教学活动的推进中进行语言分层递进训练,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如在本模块的第二课时,笔者通过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ken的学校体育馆,并通过创设语境让孩子在完成思维导图的任务下向ken介绍我们学校的场所,又如,在第六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了Sherman’s dream school,到认识老师的dream school,再到了解其它孩子的dream school,最后到设计以及谈论自己的dream school,学生有了任务的驱使,并在一定的语境的依托下很自然而然的去运用语言,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说、思考和写,把知识、技能与情感融为一体。
在以教科版 四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3 My school整个模块实施模块整体设计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刻感悟到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解读教材的视角要独特,整合教材的能力要提升,活化教材的思维要发散。教师要在单元话题的引领下,明确板块功能,制定切实目标,设计好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整体设计、实施模块整体教学,可以使模块整体教学内容形成具有连贯性、渐进性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