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哲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手工制作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制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与进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课程中的手工制作课程内容,抓住这段教学内容备受学生们的欢迎这一优势,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利用各种手工材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制作出具有特色的美术作品。通过个人的教学实践,教师时常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让学生参与美术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教学内容占据学科教学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参与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将手和脑协同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美术学科的基本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美术制作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一边思维,一边操作,手和脑之间同步发展,激活思维,大胆想象,并将之体现于作品创作过程之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以美术手工制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绘画技法,提升想象能力 手工制作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将绘画技法融合了手工制作过程之中,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地想象与创作,提升艺术素养,培养画法技能。特别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时期,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让他们在一边制作,一边想象的过程之中,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完成手工制作的作品,实现绘画技法和想象力有机整合,同步发展。
(三)突出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 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制作过程之中,并结合自身的个性发展,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对于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基础与创作能力,大胆想象,敢于动手实践,制作出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不可片面地强调技能发展,对于手工制作的效果不理想,我们需要适度引导,理解他们的思维发展局限性,从多个角度帮助他们动手实践,让手工制作的作品富有生机与活力。
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给学生广阔的自主制作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想象与创作,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思维发展水平,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体现于制作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制作氛围 美术作品制作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创作氛围,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大胆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其前提必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自我发展的机会,努力与学生建立融洽的课堂探索氛围,多给学生一些表扬激励,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制作技能,教师要从多角度给予引导,适度评价,多给学生一些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这种安全、宽松的氛围,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望,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手工制作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教学内容,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基本技能。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呈现,让学生感悟、体会制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手工制作教学,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并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给他们最直接的视听感受,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记得一次省级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利用彩纸拼贴脸谱,教师可以将之视频播放,让学生通过欣赏相关的录像,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艺术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了解彩纸拼贴与手绘脸谱的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欣赏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制作,当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运用实物挂图、实物模型进行对比,借助这些实物教学工具来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和思考,课堂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更强。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让学生手工制作,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自主创作的空间,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制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