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

2019-11-25 09:04徐木兴陈芳芳楼盛华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

徐木兴 陈芳芳 楼盛华

摘    要: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两项基本职能,大力推进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是新时代高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时代价值、现实状况与困境的基础上,提出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强化“科教协同育人”理念,优化资源转化方式,打造高效资源转化平台,完善资源转化机制,营造资源转化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科研资源;教学资源;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1-0052-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大力推进优质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利用自身科研禀赋主动回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重大举措。

一、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困境

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问题,实质是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内在逻辑延伸。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问题,质言之,是如何协调好、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自19世纪初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并成功运用于柏林大学创办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遂成为现代大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异于科研院所科研,高校科研具有自身特质,即教育性,其是以服务人才培养为重要旨归和根本任务。

自2012年8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联合发布“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以来,以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相关研究日趋增多,产生诸多研究成果。如以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主编的《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案例汇编》为代表,诸多学者从专业、学科、课程、平台等微观视域探究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具体路径;以崔发周、周智华等[2-3]为代表的学者对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转化形式方法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转化形式大体有5种,即将科研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将科研资源设计为学生实训实验、鼓励指导学生参与科研与学科竞赛、科研平台向学生全面开放、加强资源转化平台建设等;黄佳等针对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机制中存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完善转化机制的具体举措[4];陈峻等则从科研领域的开拓与项目承接、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环境建设、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整合与传承三个方面探析高水平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人才培养资源的实践路径[5]等等。

可见,学界大多倡导一种教学与科研融合、协同的发展模式。然而,由于对“科研”内涵窄化理解及对“科研”功利化追求,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依然存有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1)资源转化率低。由于对科研资源应用与转化的认识误区,片面认为科研资源应用与转化就是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技术,推广、应用于生产或技术开发,而对科研资源的教学转化则淡漠冷漠、思虑不多甚或直接无视,从而导致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的转化率低下、数量也严重不足。(2)资源转化形式方式相对单一。与教学资源形态与形式的复杂性、多维性形成鲜明对照,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主要还是以讲座、报告、课件等方式进入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单一、单调、机械的转化形式方式难以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难以充分彰显科研的教书育人价值。(3)资源转化绩效低下。不少高校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过程中,因内源動力缺乏、外部推力不够、传统与制度缺失等因素导致资源转化绩效低下,转化数量严重不足、质量有待提升、可持续性有待增强,无法有效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破解教学与科研难题、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大力推进优秀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无疑是当下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

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路径把科研成果、科研动向、科研方法以及科研设备等引入课程、融入教材、引进课堂、再造流程,不断丰富、充实、完善教学资源,服务教学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自觉承担其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使命,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从理念创新、方式方法优化、平台搭建、体制机制完善、良好氛围营造等维度积极探寻推进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可行路径。

(一)强化“科教协同育人”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科研工作总是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中进行,组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及环境氛围是构成具体行动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然而,当下,高校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多按自身逻辑单向度建构和运行,两者交互性不够、协同性不足。高校科研工作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做好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与监控,产学研合作、科研基地建设等各项活动组织及成果推广转化工作,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奖励的组织申报及争取,科研基地、创新团队的组织、培育、申报和管理,科研工作量计算与考核等工作。上述工作主要关涉教师个体或团体的科研行为,与教学工作关联度不高、交互性不够、协同性不足,加之科研与教学间贯通渠道与平台的缺失,科研对于教学工作的支撑作用未获充分彰显。鉴于此,高校应切实认清高校科研的基本特质与独特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科教协同育人”理念,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深化科研供给侧改革,充分利用自身科研禀赋,发掘、开发科研资源教学价值,大力推进优质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夯实教学平台,在教研一体化体系建设、教科等效评价、教研双馨师资队伍打造、科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等方面改革创新,推进科教协同、教研相长,厚实科研育人功能,提升教学的活力与张力,拓展教学的广度与厚度。

(二)优化资源转化方式

转化方式,是指转化的方法和样式。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以科研资源“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项目”为内核全方位建构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模式、优化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转化方式,应扎实开展如下事项:一是,推进科研资源向课程资源的转化,鼓励、支持和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尤其是关涉学科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提升课程质量,让课程建设始终走在学科专业最前沿,使学生有机会获得和掌握课程最前沿的资讯与知识,以优质科研资源支撑高水平课程体系建设。

二是,促进科研资源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鼓励、激励教师将不断创新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教材资源、案例资源、实验资源,融入教材、引入课堂、纳入教学,服务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发挥科研在锻造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中的优势。三是,推动科研资源向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化,树立“寓教于研”理念,推动基于问题、案例、项目、体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倡导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多接触科技前沿、多了解学科动向、多参与科研实践操作,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重塑教学形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学术涵养、提高教学的鲜活力,多向度提升学生能力与水平。四是,推动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硬件资源,推动科研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科研平台向学生开放,依托科研平台、大学生科技园等校内外科研平台搭建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是,推动科研资源与学生科研活动有效衔接、对接,结合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支持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与科研活动,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科研,直接触摸科技前沿、深入了解科研规律与方法、切实提升科研实践能力和創新创业能力,达成“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资源转化机制

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确保科研资源有序、有效、高效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保障。没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单纯依靠教师个体自发、自觉,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难以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与风尚。为实现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有序、有效、高效,高校必须在遵循教育教学和科研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套既能适应新时代科研与教学发展需要,又能促进和保障两者良性互动、彼此协同的体制机制,从规范、程序、制度等方面确保资源转化工作的有序、有效、高效、可持续和常态化。

完善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体制机制,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理念与构想形成制度化文件,用制度规制、引导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成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任务与工作模式,确保转化工作常态化。二是,建立健全资源转化的过程控制机制与诊断改进机制,通过对资源转化活动的诊断、分析与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资源转化的质量与效益。三是,坚持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相统一、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统一、个体效益与集体效益相统一等原则,建立健全以科教融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摒弃“唯论文、唯课题”倾向,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设计可行的评价实施方案、完善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使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效度评价有章可循,从体制机制上保证转化工作有序、有效、高效地运行。四是,建立健全资源转化长效激励机制,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职务评聘、评奖评优、绩效考核、津贴分配福利待遇等方面适当向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业绩突出教师倾斜,以制度设计激励、引导教师关注、重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工作,提升教师参与资源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资源转化绩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五是,完善配套保障机制,高校应切实发挥好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指挥部”的角色,主动作为、统筹谋划、攻坚克难,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指导、综合协调、资金支持、搭建平台、汇聚力量等方式,全力构建完善的资源转化政策体系,致力打造资源转化协同推进体系,建立健全资源转化长效激励机制,为科研资源顺利转化为教学资源保驾护航。

(四)营造资源转化的良好氛围

欲实现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有效转化,唯有在良好“组织气候”下,才能在资源转化各利益相关者间形成积极进取、相互信任、彼此协同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资源转化主体——教师为实现学校资源转化工作的使命与愿景而不懈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营造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有效转化良好氛围,首先,对事关资源转化的重要决策性议题,应强调事前充分酝酿、讨论与协商,听取相关专家学者尤其是教师个体的意见建议,增强教师对学校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工作的认同,实现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体的协同与共赢。其次,要鼓励、激励资源转化主体教师与资源转化其他利益相关者自觉担负起各自职责任、贡献各自智慧,努力使资源转化过程成为集思广益、凝聚人心、形成共识的过程。再次,要及时化解资源转化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与冲突,增强各方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各方认同感、归属感与获得感,推动资源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广泛宣传资源转化政策措施、实践成果和先进经验,推动学校乃至社会关心支持资源转化工作,为资源转化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开创资源转化新局面。

三、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把握好战略机遇,自觉肩负新使命、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切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坚定的信念、有力的举措、完善的制度切实做好新时代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工作,强化“科教协同育人”理念,优化资源转化方式,打造资源转化平台,完善资源转化体制机制,营造资源转化良好氛围,推动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科研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教学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不断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18-09-10].http://www.gov.cnxinwen/ content_5320835.htm.

[2]崔发周.职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方法与形式[J]. 职业技术教育,2014,(12).

[3]周智华,李国斌,唐安平,等.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的形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

[4]黄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5]陈峻,王炜.高水平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人才培养资源的方法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4).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数字化教学资源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影响及实践探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学资源数字化探析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浅谈博物馆中的化学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