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历史与发展研究

2019-11-25 10:14周永伟宁夏医科大学
灌篮 2019年12期
关键词:拳种技击宁夏

周永伟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地区少数民族历来有尚武的民风,学拳练武较为普遍。宁夏少数民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

一、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在元朝,宁夏少数民族先民以武艺骁勇效命于蒙古王朝,作为军士参加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战争,“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1]。后来“随地入社”,成为封建时代的农民,所以宁夏地区少数民族尚武、习武之风就有了较好的基础。不少宁夏少数民族武术家不仅以自己高超的博击技艺誉满中外,而且将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与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的武术文化。

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经过元、明的传承发展在清代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势头。马明达先生说“就我的初步认识,宁夏地区少数民族的尚武传统主要形成于清朝”[2]。清朝涌现了一大批宁夏少数民族武术家,形成许多武术流派,为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流传形式

(一)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中的主要拳种

1.弹腿。旧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之说[3],而近代弹腿名家王正谊、杨鸿修等皆为少数民族。弹腿因发腿疾速、劲道脆弹而得名,弹腿的特点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势正步稳、循之有序。

2.查拳。著名武术拳种之一。清代以来主要在山东、河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中流传,并由许多宁夏少数民族武术家传习,旧中央国术馆曾列査拳课程[4],现代流传全国。查拳讲究姿势舒展,发力顺达,动迅静定,协调完整,节奏鲜明。

3.回回十八肘。宁夏少数民族武术中最有名的短打招法为回回十八肘,这种短打招法以肘尖和接近肘尖的臂作为进攻和防守的手段,并有十八种主要肘法。其名首见于甘凤池所编“《花拳总讲法》,至少证明清朝前期即以流传民间”[5]。清代以来的传人有白锁成、李子光、杨万禄、成奎。

当然,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除了以上几种拳术以外,还有心意六合拳、通臂劈挂拳等几种,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风采,这些都是宁夏少数民族拳术的魅力所在。

(二)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中的主要器械

1.沙家枪又名沙家杆子,明代枪术流派之一。何良臣《陈记•技用》:“复有马家长枪,沙家杆子能,李家短枪之名,长短兼用,虚实尽其宜。[8]”据清朝吴殳《手臂录•石沙杨马少林冲斗六家枪法说》:“沙家枪之用在两足,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乃合而为”[9]。

2.马家枪明代枪法流派之一。清初吴凤《手臂录》中,有《马家枪二十四势说》篇目,“认为‘马家之人只是之地’皆无可考[9]”。有人认为此马本南京少数民族,古以天文武术传家。明永乐年间迁至河北省青县,有马仲良者善枪法,世代相传,至明朝中期,有名于天下[10]。

3.开平枪武术传统枪法家数之一。“相传常遇春善枪法,步骑皆宜,奇巧无比,当时罕有当其锋者,故有“常十万”之号。少数民族武术家马凤图曾得到《开平枪谱》,写有《开平枪歌》以纪其事。

三、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的特点

武术已成为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11]。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技击特点。“所谓技击特点,就是说武术的大部分动作都表现了人徒手或使用冷兵器进行格斗时所使用的技术[20]。明代戚继光关于中国武术的拳种问题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他说:“古今拳家,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12]。”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也如此,从技击技术因为各拳种在实际运用时其技术都要围绕着如何提高技击技术和技击能力进行。

(二)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无论是从它的运动形式、技术原理、训练的过程和手段,还是它的拳理、道德规范、对技击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光辉。拳理都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对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的影响。

(三)独特民族文化。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与其他民族武术相比最具特色,受到本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体现在的拳法和器械上。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练习各种武术的个体和群体其既有进步性又有它的局限性,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是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各种拳术、器械、对练的等,其中既有中华武术的传统项目,也有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项目,在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强烈影响,从而使宁夏地区少数民族武术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拳种技击宁夏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宁夏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宁夏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宁夏